丹元子步天歌太微宮
上元天庭太微宮,昭昭列象布蒼穹,端門只是門之中,左右執法門西東。門左皁衣一謁者,以次即是烏三公,三黑九卿公背旁,五黑諸侯卿後行。四個門西主軒屏,五帝內座於中正,倖臣太子並從官,烏列帝后從東定。郎將虎賁居左右,常陳郎位居其後,常陳七星不相誤,郎位陳東一十五。兩面宮垣十星布,左右執法是其數,宮外明堂布政宮,三個靈臺候雲雨。少微四星西南隅,長垣雙雙微西居,北門西外接三臺,與垣相對無兵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丹元子步天歌:丹元子是王希明的道號,步天歌是他的作品名,描述天文星象。
- 太微宮:古代天文學中的星官名,位於北斗七星附近。
- 昭昭:明亮的樣子。
- 列象:排列的星象。
- 蒼穹:天空。
- 端門:太微宮的正門。
- 左右執法:星官名,象徵左右執法的官員。
- 皁衣:黑色衣服,這裏指星官。
- 謁者:古代官名,負責傳達命令。
- 烏三公:星官名,象徵三公(古代高級官員)。
- 九卿:古代中央政府的九個高級官員。
- 諸侯:古代分封的諸侯王。
- 主軒屏:星官名,象徵皇帝的屏風。
- 五帝內坐:星官名,象徵五方帝王的座位。
- 倖臣:寵臣。
- 太子:皇帝的兒子,即皇太子。
- 從官:隨從官員。
- 烏列:星官名,象徵排列的官員。
- 帝后:皇帝和皇后。
- 從東定:從東方定位。
- 郎將:古代官名,負責宮廷警衛。
- 虎賁:古代官名,負責皇帝的警衛。
- 常陳:星官名,象徵常設的陣列。
- 郎位:星官名,象徵郎官的位置。
- 宮垣:宮牆。
- 明堂:古代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
- 佈政宮:星官名,象徵發佈政令的地方。
- 靈臺:星官名,象徵觀測天象的高臺。
- 少微:星官名,位於太微宮西南。
- 長垣:星官名,象徵長長的城牆。
- 䨥䨥:雙雙,成對。
- 北門:太微宮的北門。
- 三臺:星官名,象徵三層臺階。
翻譯
上元節的太微宮,明亮地排列着星象在天空中。端門只是宮中的一個門,左右執法分別位於門的西東兩側。門左邊有一個穿黑色衣服的謁者,接下來是烏三公。三個黑色的星象代表九卿,三公的背後,五個黑色的星象代表諸侯,卿的後方。四個門西邊是主軒屏,五帝內坐位於中央。寵臣、太子和隨從官員,烏列在帝后之後,從東方定位。郎將和虎賁位於左右,常陳星官位於他們之後。常陳七星不會錯位,郎位星官位於陳星的東邊,一共十五個。兩面宮牆上有十顆星,左右執法是它們的數量。宮外是明堂布政宮,三個靈臺等待雲雨。少微四星位於西南角,長垣雙雙微微位於西邊。北門西外連接三臺,與宮牆相對,沒有兵災。
賞析
這首作品以詩歌的形式描述了唐代天文學家王希明眼中的太微宮星象佈局。通過生動的描繪和具體的星官名稱,展現了古代天文學的豐富知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詩中不僅描繪了星官的位置和象徵意義,還融入了古代政治和宮廷文化的元素,如執法、九卿、諸侯等,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天文學的重視以及天文學與政治的緊密聯繫。整體上,這首詩既是對天文現象的描述,也是對古代社會文化的一種反映。
王希明
唐時人,號丹元子,又號青羅山布衣。玄宗開元年間以方技爲內供奉,待詔翰林。嘗奉命編《太乙金鏡式經》。又撰《丹元子步天歌》一卷。該書七言,有韻,系我國古代以詩歌形式介紹全天星官之天文學重要著作。首創將整個天空劃分爲三垣二十八宿,共三十一個天區。每區包含若干星官、數量、位置。
► 32篇诗文
王希明的其他作品
- 《 丹元子步天歌北方七宿 》 —— [ 唐 ] 王希明
- 《 丹元子步天歌西方七宿 》 —— [ 唐 ] 王希明
- 《 丹元子步天歌南方七宿 》 —— [ 唐 ] 王希明
- 《 丹元子步天歌南方七宿 》 —— [ 唐 ] 王希明
- 《 丹元子步天歌東方七宿 》 —— [ 唐 ] 王希明
- 《 丹元子步天歌西方七宿 》 —— [ 唐 ] 王希明
- 《 丹元子步天歌東方七宿 》 —— [ 唐 ] 王希明
- 《 明堂位第十四 》 —— [ 唐 ] 王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