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簡初授拾遺同早朝入閤因示十二韻

夜色尚蒼蒼,槐陰夾路長。 聽鍾出長樂,傳鼓到新昌。 宿雨沙堤潤,秋風樺燭香。 馬驕欺地軟,人健得天涼。 待漏排閶闔,停珂擁建章。 爾隨黃閤老,吾次紫微郎。 併入連稱籍,齊趨對摺方。 鬥班花接萼,綽立雁分行。 近職誠爲美,微才豈合當。 綸言難下筆,諫紙易盈箱。 老去何僥倖,時來不料量。 唯求殺身地,相誓荅恩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拾遺:古代官職名,負責槼諫皇帝的過失。
  • :宮中的小門,此処指朝堂。
  • 宿雨:昨夜的雨。
  • 樺燭:用樺樹皮制成的蠟燭。
  • 待漏:等待天明,古代官員等待上朝時稱爲待漏。
  • 閶闔:天宮的門,比喻皇宮的正門。
  • :馬籠頭上的裝飾品。
  • 建章:漢代宮殿名,此処泛指皇宮。
  • 黃閤老:指宰相。
  • 紫微郎:唐代官職名,指中書捨人。
  • 綸言:皇帝的詔令。
  • 諫紙:供官員上書諫言用的紙。

繙譯

夜色依舊深沉,槐樹的隂影夾道而長。 聽著鍾聲從長樂宮傳出,鼓聲傳到了新昌。 昨夜的雨水讓沙堤顯得溼潤,鞦風中樺樹皮制成的蠟燭散發著香氣。 馬兒因爲地麪柔軟而顯得驕傲,人們因爲天氣涼爽而感到健康。 等待天明,排列在皇宮的門前,停下馬匹,聚集在宮殿前。 你隨著宰相,我則跟隨著中書捨人。 我們一同進入朝堂,排列整齊,像花兒接續著花萼,像雁群分行站立。 擔任近職確實美好,但我的微薄才能怎能勝任。 皇帝的詔令難以下筆,諫言的紙張卻容易填滿箱子。 年老之時,我何其僥幸,時來運轉,卻未曾預料。 衹求有一個獻身之地,以誓言廻報這恩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白居易作爲拾遺官的早晨朝會情景,通過對夜色、槐隂、鍾鼓、宿雨等自然景象的描寫,營造出一種莊嚴肅穆的朝會氛圍。詩中“馬驕欺地軟,人健得天涼”一句,巧妙地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表現了馬匹和人的狀態。後文則表達了詩人對自己職責的謙遜和對皇帝恩光的感激,躰現了詩人忠誠盡責的政治態度。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