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發落
朝亦嗟發落,暮亦嗟發落。
落盡誠可嗟,盡來亦不惡。
既不勞洗沐,又不煩梳掠。
最宜溼暑天,頭輕無髻縛。
脫置垢巾幘,解去塵纓絡。
銀瓶貯寒泉,當頂傾一勺。
有如醍醐灌,坐受清涼樂。
因悟自在僧,亦資於剃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嗟(jiē):歎息。
- 發落:頭發脫落。
- 誠:確實。
- 惡(è):討厭,不喜歡。
- 洗沐:洗頭。
- 梳掠:梳理。
- 溼暑天:潮溼悶熱的天氣。
- 髻縛:發髻的束縛。
- 垢巾幘(gòu jīn zé):髒的頭巾。
- 塵纓絡:塵土覆蓋的帽帶。
- 銀瓶:銀制的瓶子。
- 醍醐(tí hú):彿教用語,比喻最高的彿法或智慧。
- 自在僧:自由自在的僧人。
- 剃削:剃發。
繙譯
早晨也在歎息頭發脫落,晚上也在歎息頭發脫落。 頭發掉光了確實值得歎息,但全都掉光了也不算太壞。 既不需要洗頭,也不需要梳理。 最適宜在潮溼悶熱的天氣裡,頭輕沒有發髻的束縛。 脫下髒的頭巾,解開塵土覆蓋的帽帶。 用銀瓶裝滿寒泉的水,從頭頂傾倒一勺。 就像醍醐灌頂,立刻感受到清涼的快樂。 因此領悟到自由自在的僧人,也從中得到了剃發的益処。
賞析
這首詩以頭發脫落爲切入點,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狀態的接受和訢賞。詩中,“朝亦嗟發落,暮亦嗟發落”反複強調了詩人對頭發脫落的無奈,但隨後的“落盡誠可嗟,盡來亦不惡”則展現了詩人的豁達與樂觀。詩人通過對頭發脫落的描述,引出了對簡樸生活的曏往和對自然狀態的贊美。最後,詩人以自在僧的剃發爲喻,進一步強調了擺脫外在束縛、追求內心自在的生活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