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古詩十首

窈窕雙鬟女,容德俱如玉。 晝居不踰閾,夜行常秉燭。 氣如含露蘭,心如貫霜竹。 宜當備嬪御,胡爲守幽獨。 無媒不得選,年忽過三六。 歲暮望漢宮,誰在黃金屋。 邯鄲進倡女,能唱黃花曲。 一曲稱君心,恩榮連九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窈窕(yǎo tiǎo):形容女子文靜而美好。
  • 雙鬟:古代未婚女子的發髻樣式。
  • 容德:容貌和品德。
  • 踰閾(yú yù):超越門檻,指出門。
  • 秉燭:手持蠟燭,指夜間活動。
  • 氣如含露蘭:形容氣質清新如含露的蘭花。
  • 心如貫霜竹:形容心志堅定如霜中的竹子。
  • 嬪禦:皇帝的妃嬪。
  • 幽獨:孤獨,隱居。
  • 無媒:沒有媒人,指沒有婚姻介紹。
  • 三六:指十八嵗。
  • 嵗暮:年末。
  • 望漢宮:曏往皇宮生活。
  • 黃金屋:指富貴之地。
  • 邯鄲:地名,今河北省邯鄲市。
  • 倡女:歌女。
  • 黃花曲:一種曲調。
  • 恩榮:恩寵和榮耀。
  • 九族:泛指親族。

繙譯

有一個文靜美好的雙鬟女子,她的容貌和品德都像玉一樣純潔。白天她不出門,夜晚出行縂是手持蠟燭。她的氣質清新如含露的蘭花,心志堅定如霜中的竹子。她本應成爲皇帝的妃嬪,爲何卻孤獨地守在家中?沒有媒人來提親,轉眼間已經十八嵗。年末時她曏往著皇宮,不知道誰能在那富貴的黃金屋中。邯鄲的歌女能唱黃花曲,一曲唱罷深得人心,恩寵和榮耀連帶著九族都受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才德兼備的女子,她美麗、純潔、有才華,卻因無媒而未能得到應有的地位和榮耀。詩中通過對比女子的品質與她孤獨的境遇,以及邯鄲歌女的幸運,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和命運無常的感慨。同時,詩中也流露出對女子才華的贊賞和對美好生活的曏往。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