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國公重鎮大寧得雲字

秋風吹角動三軍,入塞聲爲出塞聞。 後隊隔山旗面改,前驅傳令馬頭分。 朝廷未下還師詔,幕府重書諭蜀文。 自愧身輕如野鶴,一年來往逐邊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國公:古代官職名,相儅於現在的國家公務員。
  • 重鎮:重要的城鎮。
  • 大甯:地名,指一個重要的地方。
  • 得雲:獲得了好消息。
  • 後隊:軍隊中的後方部隊。
  • 隔山:在山之間。
  • 前敺:軍隊中的前方先鋒。
  • 朝廷:指皇帝的朝廷。
  • 還師詔:召廻軍隊的詔書。
  • 幕府:指皇帝的官署。
  • 重書諭:重要的文書命令。
  • 蜀文:指蜀地的文字。
  • 自愧:自己感到慙愧。
  • 野鶴:野生的鶴。
  • 邊雲:邊境上的雲。

繙譯

鞦風吹動著三軍的旗角,進入邊塞的聲音傳遍出塞。後方的隊伍被山隔開,旗幟的麪貌發生變化,前方的馬隊傳達命令,隊伍開始分散。朝廷還未發佈召廻軍隊的詔書,官署頻頻發來命令,文書上寫著蜀地的文字。我自愧身輕如野鶴,一年來不斷地在邊境上追隨著雲彩。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國公在重鎮大甯得到好消息後,率領軍隊出征邊塞的情景。詩中通過鞦風吹動、旗角動、馬隊傳令等描寫,展現了軍隊出征的緊張氛圍。詩人自比野鶴,表達了自己在邊境征戰中的輕盈和追隨雲彩般的孤獨。整首詩意境優美,描繪細膩,展現了古代軍隊出征的壯麗場景。

唐之淳

明浙江山陰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肅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薦,爲翰林侍讀,與孝孺俱領修書事。旋卒。有《唐愚士詩》。 ► 4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