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漁陽:古地名,今河北省薊縣一帶。
- 降王:指投降的君主。
- 款聖明:向聖明的君主表示臣服。
- 千麾萬馬:形容軍隊衆多。
- 龍庭:古代帝王舉行朝會的地方,也指帝王的居所。
- 王會:指諸侯或君主的集會。
- 典刑:典範,榜樣。
- 遼水:河流名,位於今遼寧省。
- 薊峯:山名,位於今河北省。
- 大史:古代官名,負責記錄國家大事。
- 褒皇化:讚美皇帝的教化。
- 燕然:山名,位於今蒙古國境內,古代常用來象徵邊疆。
- 勒銘:刻石記功。
翻譯
在八月二日,我在漁陽驛站目睹了投降的君主向聖明的君主表示臣服,成千上萬的軍隊從龍庭出發。這是一個世紀以來君主集會的盛況,展現了一個時代的衣冠典範。晴朗的天空下,戰氣與遼水相映成白,秋天的路塵染上了薊峯的青翠。我期待着大史記錄下皇帝的教化,不僅僅是燕然山上的刻石記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朝時期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降王入朝的盛況。詩中,「千麾萬馬」和「一代衣冠」形象地展現了當時的盛大場面和莊嚴氣氛。通過對「遼水白」和「薊峯青」的描繪,詩人傳達了邊疆的和平與國家的繁榮。結尾處,詩人表達了對皇帝教化的讚美和對歷史記錄的期待,體現了對國家未來的美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