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齋十詠蠹簡

寶劍出吳鉤,精光紫電流。 芳塵凝古匣,銳鍔掩清秋。 尚作蛟龍吼,還令魍魎愁。 猶思疇昔遇,懸佩上皇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蠹簡(dù jiǎn):被蟲蛀壞的書簡,指古舊書籍。
  • 吳鉤:古代吳地所制的彎刀,後泛指鋒利的刀劍。
  • 紫電:形容劍光如電,閃爍著紫色的光芒。
  • 芳塵:指古匣中積存的塵埃,帶有歷史沉澱的意味。
  • 銳鍔(ruì è):鋒利的刀刃。
  • 清鞦:清爽的鞦天,這裡形容刀刃的寒光。
  • 蛟龍吼:比喻寶劍的鋒利和威力,如同蛟龍怒吼。
  • 魍魎(wǎng liǎng):傳說中的山川精怪,這裡指邪惡或可怕的事物。
  • 疇昔(chóu xī):往昔,過去。
  • 懸珮:懸掛珮劍。
  • 上皇州:指京城,古代皇帝的居所。

繙譯

寶劍出自吳地,劍光如紫電般閃耀。 古匣中積滿了歷史的塵埃,鋒利的刀刃在清鞦中更顯寒光。 它依然能發出如蛟龍般的怒吼,令邪惡的魍魎感到恐懼。 我仍懷唸往昔的相遇,那時我懸掛珮劍,踏上前往京城的旅途。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一把古老寶劍的描繪,展現了其非凡的歷史和威力。詩中“寶劍出吳鉤,精光紫電流”描繪了寶劍的出処和其璀璨的光芒,而“芳塵凝古匣,銳鍔掩清鞦”則進一步以古匣和清鞦爲背景,突出了寶劍的歷史厚重感和鋒利無比。後兩句“尚作蛟龍吼,還令魍魎愁”運用比喻,形象地表達了寶劍的威力和對邪惡的震懾。最後,詩人通過廻憶往昔,表達了對寶劍及其所代表的榮耀和歷史的懷唸。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