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敷竺曇住義烏雙林寺二十韻

雙林古名剎,婺女之烏傷。 雲出漢水白,雲歸山氣黃。 維昔傳大士,依山開道場。 六時動天樂,草木生妙香。 峯頭七佛塔,塔下雙神堂。 堂中席久虛,猿鶴愁怨望。 吾師霞外秀,六十鬚眉蒼。 祝髮石橋左,掛衣雙澗傍。 小笠冒暑雨,輕袍帶晨霜。 手持文部檄,腳踏龍河航。 訪我玄津西,送之鐘山陽。 是時五月朔,綠樹薰風涼。 薝葡白勝雲,菖蒲過人長。 我留看歸去,遲迴以彷徨。 師行過越鄉,煩師一徜徉。 鄉中多親友,念我幾回腸。 爲我少安慰,令我羈思忘。 馬羣有騏驥,羽族有鳳凰。 覽德匪稱力,如火不用光。 大士遲師久,勉哉宜自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婺女:星宿名,即女宿,二十八宿之一。
  • 烏傷:地名,今浙江義烏。
  • 大士:佛教中對菩薩的尊稱。
  • 六時:佛教中指一天中的六個時段,即晨朝、日中、日沒、初夜、中夜、後夜。
  • 猿鶴:比喻隱逸之士。
  • 祝髮:削髮出家。
  • 掛衣:指僧人掛單,即暫時居住在某寺院。
  • :斗笠,一種遮陽擋雨的帽子。
  • 薝葡:即薝蔔,一種植物,花黃色,香氣濃郁。
  • 菖蒲:一種水生植物,葉片狹長,有香氣。
  • 羈思:旅人的思鄉之情。
  • 騏驥:良馬。
  • 羽族:鳥類。
  • 覽德:觀察德行。
  • 匪稱力:不是憑藉力量。

翻譯

雙林是古時的名剎,位於婺女星宿下的烏傷之地。雲從漢水般潔白地升起,雲歸時山色轉爲黃色。相傳大士曾在此依山建立道場。六時之中,天樂悠揚,草木散發着妙香。峯頂有七佛塔,塔下是雙神堂。堂中席位久已空置,猿鶴也因期待而愁怨。吾師是位六十歲,鬚眉蒼白的霞外高人。他在石橋左邊削髮出家,在雙澗旁掛單居住。小笠帽遮擋着暑雨,輕袍上帶着晨霜。手持文部檄文,腳踏龍河航船。他來訪我於玄津西,我送他至鐘山陽。那時是五月初,綠樹間薰風涼爽。薝葡花白勝雲,菖蒲長得超過人高。我留戀地看着他歸去,心中遲疑彷徨。他行經越鄉時,請他稍作停留。鄉中有許多親友,他們的思念讓我幾回腸斷。請他爲我稍作安慰,讓我忘卻這旅人的思鄉之情。馬羣中有騏驥,鳥類中有鳳凰。觀察德行並非僅憑力量,如火般的光輝無需炫耀。大士已久候吾師,願他勉力前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雙林古剎的寧靜與莊嚴,以及送別高僧的深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和佛教文化元素,如「雲出漢水白」、「六時動天樂」等,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通過對比高僧的清貧生活與自然的壯麗景象,表達了對高僧修行生活的敬仰和對離別的感傷。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

唐之淳

明浙江山陰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肅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薦,爲翰林侍讀,與孝孺俱領修書事。旋卒。有《唐愚士詩》。 ► 4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