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凌時東吳介夫僧古心遊虎跑寺泉頭分韻得空字

長日尋幽處,穿林興不窮。 把杯秋寺裏,得句野泉中。 山路晴吹葉,石樑晚度風。 有僧同杖屨,更洗世情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凌時:即凌晨。
  • 東吳:古代指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一帶。
  • 介夫:朋友。
  • 僧古心:人名,可能是當時的僧侶。
  • 虎跑寺:位於浙江杭州西湖邊的一座寺廟。
  • 分韻:古代文人聚會作詩時,按照指定的韻腳作詩。
  • 得句:即作詩。
  • 石樑:石橋。
  • 杖屨:柺杖和鞋子,代指行走。
  • 世情空:指世俗情感的空幻。

翻譯

在漫長的日子裏尋找幽靜的地方,穿過森林的興致無窮無盡。 在秋天的寺廟裏舉杯暢飲,在野外的泉水旁得到詩句。 山間的路上晴朗時吹動樹葉,石橋在夜晚的風中度過。 有僧人一同行走,更能洗滌世俗情感的空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秋日與友人、僧侶一同遊歷山林、寺廟的情景。詩中,「長日尋幽處」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嚮往。通過「把杯秋寺裏,得句野泉中」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和對詩歌創作的喜悅。尾聯「有僧同杖屨,更洗世情空」則深化了詩的主題,表達了與僧侶同行的超脫世俗之感,體現了詩人對世俗情感的淡泊和對精神世界的追求。

孫一元

明人,自稱關中(今陝西)人,字太初,自號太白山人。風儀秀朗,蹤跡奇詰,烏巾白帢,鐵笛鶴瓢,遍遊名勝,足跡半天下。善爲詩,正德間僦居長興吳珫家,與劉麟、陸昆、龍霓、吳珫結社倡和,稱苕溪五隱。有《太白山人稿》。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