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石鼓
註釋
璞(pú):未經雕琢的玉石。
羌(qiāng):古代民族名。
謇(jiǎn):謹慎。
獫狁(xiǎn yǔn):古代北方遊牧民族。
桓桓(huán huán):形容聲勢盛大。
補袞(bǔ gǔn):古代官職名。
端拱(duān gǒng):恭敬的樣子。
籀(zhòu):古代文學家名。
?(yǒu):有。
?(jí):極。
?(yù):射中。
䟏(péi):形容音樂聲音。
?■(yǒu yī):有一。
康駕(kāng jià):君主出行。
鎬京(gǎo jīng):古都名。
委蛇(wēi shé):彎曲。
赤芾(chì fèi):古代軍旗名。
籀(zhòu):古代文學家名。
瑑丹(zhuàn dān):美玉。
鬥(dǒu):星宿。
雲漢(yún hàn):銀河。
珊瑚(shān hú):美玉。
騰彩(téng cǎi):形容光彩奪目。
鼐(nài):古代祭器名。
蟠蛟螭(pán jiāo chī):傳說中的神獸。
誕紀(dàn jì):紀念功績。
亙(gèn):綿延。
蘚蝕(xiǎn shí):苔蘚侵蝕。
?畫(yǔ huà):比喻歷史變遷。
璧雍(bì yōng):美玉。
雍雍(yōng yōng):形容聲音洪亮。
埽(sào):整理。
翻譯
訪石鼓
有塊形狀像鼓的石頭,質地堅硬,始初時柔軟,像懷抱着未經雕琢的玉石,實際上是圓潤靈動的星辰墜落。
玉人追求琢磨,刻劃方正,符合規矩。超越千年的祭祀不會消逝,羌族的神明掌管着。
謹慎遵循周道,微微沉睡中展示宣揚中興的雄姿。神兵四處揮舞,肆意南征北伐。
徐徐前行保持安寧,獫狁族摧殘。方召桓桓,暨補袞仲山。
文謨武烈,流傳二雅的歌頌。鏗鏘炳耀,明亮耀眼不會磨損。
恭敬端莊法宮,四海同來。選拔優秀的人才進行狩獵,吉日出徵。
岐山蒼翠,旗幟飄揚。駿馬已奔騰,弓弩已拉開。
快速迅疾,箭矢射中目標。有一種氛圍,君子們聚集在一起。
河川縱橫,水流湍急,鰻鯉在深淵中游動。烹飪美味佳餚,鮮美絕倫。
麀鹿、雉兔,左右奔跑,君子們歡樂,庶民們也快樂。
戰爭已平息,天子永享寧靜。康駕出行,言語迴歸古都。
左右侍衛彎曲前行,軍旗飄揚。臣籀再次致敬,美玉流光溢彩。
星宿錯落,銀河明亮。美玉光彩奪目,玉樹春意盎然。
環佩聲音清脆,鸞鳳飛舞,祭器蟠蛟螭。紀念功績刻在石頭上,延綿不絕。
歲月已久遠,苔蘚侵蝕。蒼茫煙霧,雨水淋漓,野火年年,又何悲哀,歷史畫卷不偶然,流傳不息。
感嘆着歷史的變遷,幸運地得到天命的全保。美玉光輝,鐘鼓聲響亮。
庇護廣廈,深深覆蓋,只有日月能照見聖容。甘願從事整理工作,傳揚人文無窮。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古代社會的盛世景象,以石鼓爲象徵,表現了當時社會的繁榮昌盛和文化的輝煌。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修辭手法,描繪了當時的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的景象,展現了當時社會的風貌和人們的生活狀態。整體氣勢恢宏,富有史詩感,展現了古代社會的壯麗和輝煌。

胡儼
胡儼的其他作品
- 《 賦貧士效陶淵明二首 》 —— [ 明 ] 胡儼
- 《 憶昔四首寄士奇勉仁二少傅幼孜少保 》 —— [ 明 ] 胡儼
- 《 徐州十二咏 其九 留城 》 —— [ 明 ] 胡儼
- 《 舟中雜詠用杜子美秦州詩韻 》 —— [ 明 ] 胡儼
- 《 试问阶前菊五首 其四 》 —— [ 明 ] 胡儼
- 《 徐州十二咏 其四 亚父冢 》 —— [ 明 ] 胡儼
- 《 秋興四首 》 —— [ 明 ] 胡儼
- 《 擬飲酒效陶淵明十首 》 —— [ 明 ] 胡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