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興四首

· 于謙
一夜西風動遠林,滿襟涼意覺蕭森。 蓮愁野渚消紅暈,樹老閒庭減綠陰。 鏡裏霜華添客鬢,階前雨點碎鄉心。 樓頭思婦關情切,半壁殘鐙幾杵砧。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蕭森:形容景色淒涼。
  • 蓮愁:蓮花因秋而凋謝,顯得憂愁。
  • 野渚:野外的淺水灘。
  • 紅暈:指蓮花鮮豔的顏色。
  • 樹老:樹齡已高,指樹木衰老。
  • 閒庭:空曠的庭院。
  • 綠陰:樹蔭。
  • 霜華:霜花,比喻白髮。
  • 客鬢:旅人的鬢髮。
  • 雨點:雨滴。
  • 鄉心:思鄉之情。
  • 思婦:思念遠行丈夫的婦人。
  • 關情:關心,牽掛。
  • 殘鐙:殘餘的燈光。
  • 幾杵砧:幾聲砧杵聲,砧杵是古代洗衣時用來捶打衣物的工具,此處指砧杵聲,常用來象徵思婦的寂寞和思念。

翻譯

一夜西風吹過遠方的樹林,滿懷的涼意讓我感到四周的淒涼。 蓮花在野外的淺灘上因憂愁而失去了鮮豔的顏色,老樹在空曠的庭院中減少了樹蔭。 鏡中的霜花增添了旅人的白髮,階前的雨滴破碎了思鄉的心。 樓上的思婦對遠方的人牽掛深切,半壁殘燈下,幾聲砧杵聲更添寂寞。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天的淒涼景象,通過西風、蓮花、老樹等自然元素,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鄉愁的感慨。詩中「蓮愁野渚消紅暈」和「樹老閒庭減綠陰」巧妙地運用了擬人手法,賦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後兩句通過「思婦」的形象,進一步抒發了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悽美,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于謙

于謙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 ► 4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