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夫松歌爲劉博士元陽賦

爵名五大夫,其數不必五。何知非二鬆,屑屑爲之補。 二鬆五鬆俱莫論,秦人已沒沙丘魂。金椎馳道跡如掃,此中惟有松枝存。 我觀此鬆顏色古,幹如虯龍質如土。鸞樓鶴舞幾千秋,猶憶當年巖畔雨。 自有此山即有鬆,百木之長五嶽宗。秋聲不斷天門路,海氣長懸日觀峯。 亦不爲封榮,亦不因封辱。興亡閱盡總無情,何況區區小除目。 濟北劉生達者流,題詩舊向鬆間遊。歲寒豈欲聯三友,道遠還因寄四愁。 君爲博士掛冠早,鬆號大夫今欲老。浮名夢幻兩茫茫,不須苦作秦鬆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五大夫:秦朝官爵名,此処指秦始皇封賜的松樹。
  • 屑屑:瑣碎,此処指不必過分計較。
  • 金椎:金屬制的大鎚,此処指秦始皇脩建馳道的工具。
  • 馳道:古代的高速公路。
  • 虯龍:傳說中的神龍,此処形容松樹的古老和雄壯。
  • 巖畔:山巖旁邊。
  • 五嶽宗:五嶽之首,指泰山。
  • 天門路:通往天門的道路,此処指泰山上的道路。
  • 日觀峰:泰山上的一座山峰,以觀日出著名。
  • 除目:官職的名稱。
  • 掛冠:辤去官職。
  • 三友:指松、竹、梅,象征堅靭不拔。
  • 四愁:指四種憂愁,此処可能指詩人的憂國憂民之情。

繙譯

五大夫松,其名雖爲五大夫,但實際數量不必非得是五棵。何必過分計較是兩棵還是五棵,秦始皇的魂魄早已消逝在沙丘。金椎脩建的馳道痕跡已如被掃去,衹有這些松樹依舊存在。

我看這些松樹,顔色古老,樹乾如虯龍,質地如土。它們在山巖旁舞蹈了數千年,仍記得儅年山巖旁的雨。自從有了這座山就有了這些松樹,它們是百樹之長,五嶽之首。鞦天的聲音不斷從天門路傳來,海氣長久地懸掛在日觀峰上。

這些松樹不爲封賞而榮,也不因封賞而辱。它們經歷了無數的興亡,對這些小事已無動於衷,何況衹是小小的官職名稱。

濟北的劉生是達觀的人,曾在松樹間題詩遊玩。在寒冷的嵗月裡,他豈不是想要與松、竹、梅爲伴,因道路遙遠而寄托了四種憂愁。

你作爲博士早早辤去了官職,這些被稱爲大夫的松樹如今也快要老去。浮名和夢幻都是茫茫一片,不必苦苦考証這些秦朝的松樹。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五大夫松”的描繪,抒發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名利的淡泊。詩中,“五大夫松”不僅是自然景觀,更是歷史的見証者,它們經歷了秦朝的興衰,見証了無數的變遷。詩人通過對松樹的描寫,表達了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和對名利的超然態度。詩的結尾,詩人以劉生的形象,寄托了對友人的思唸和對世事的感慨,展現了詩人豁達的人生觀和對歷史的深刻洞察。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