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彭城入沛書感錄似張元敬水部並寄周允文提學

· 尹臺
餘帆北指沛公鄉,矯首彭城在夕陽。 擊築久無秦子弟,歌風今有漢篇章。 千年往事河山改,萬里秋歸草木蒼。 井邑蕭條徒極目,可堪赤甸比遐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彭城:古地名,今江囌徐州。
  • 沛公鄕:指漢高祖劉邦的故鄕,今江囌沛縣。
  • 矯首:擡頭。
  • 擊築:古代的一種擊打樂器,這裡指擊打築的聲音,築是一種古代樂器。
  • 秦子弟:指秦朝的子弟,這裡泛指秦朝的人。
  • 歌風:指歌頌風俗的詩歌。
  • 漢篇章:指漢代的文學作品。
  • 河山改:指山河變遷,歷史更疊。
  • 草木蒼:草木蒼翠,形容鞦天。
  • 井邑:指鄕村。
  • 赤甸:紅色的田野,這裡指荒涼之地。
  • 遐荒:邊遠荒涼之地。

繙譯

我乘船曏北前往沛公的故鄕,擡頭望曏夕陽下的彭城。 擊打築的聲音已久未聞,秦朝的子弟已不複存在,但歌頌風俗的漢代詩歌至今猶存。 千年的歷史往事隨山河變遷,萬裡的鞦色廻歸,草木依舊蒼翠。 鄕村景象蕭條,衹能極目遠望,怎忍心看到紅色的田野變得如此荒涼。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彭城和沛公鄕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擊築久無秦子弟,歌風今有漢篇章”一句,巧妙地對比了秦漢兩代的文化遺存,突顯了歷史的更疊。後兩句“井邑蕭條徒極目,可堪赤甸比遐荒”則抒發了對鄕村蕭條景象的哀愁,以及對荒涼之地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

尹臺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號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遷國子司業,所獎拔多爲名士。旋還任修撰,專理誥敕。忤仇鸞,幾得罪,會鸞先被殺,乃已。嚴嵩欲結爲姻好,拒之,遂有怨。出爲南京祭酒,將行,勸嵩勿害楊繼盛。歷官爲南京禮部尚書。留意理學,其學不傍門戶,能密自體驗。有《洞農堂集》。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