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一首送陳先生元之

· 尹臺
昔我慕元寶,採珠赤水陽。 智離與象罔,欲遣不得將。 至人握元化,韞匱儲靈光。 在物泯形索,焉用求茫洋。 六籍開榛穢,廣轍亙八荒。 吾衰不獲聘,有志空徜徉。 子負千里志,六驥方騰驤。 策之壙䍚野,舉步成周行。 願子勖終修,去矣觀翱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嚮往,仰慕。
  • 元寶:指珍貴的寶物,這裏比喻高深的學問或智慧。
  • 赤水陽:赤水之北,古代神話中的地名,象徵遙遠而神祕的地方。
  • 智離:智慧的分離,指追求智慧的過程。
  • 象罔:古代神話中的神獸,象徵難以捉摸的事物。
  • 至人:指道德修養極高的人。
  • 元化:自然的變化。
  • 韞匱:隱藏,珍藏。
  • 靈光:智慧的光芒。
  • 形索:形跡,跡象。
  • 茫洋:廣闊無邊的樣子。
  • 六籍:指六經,即《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樂經》。
  • 榛穢:雜亂無章的狀態。
  • 廣轍:寬闊的道路。
  • :貫穿,延伸。
  • 八荒:八方極遠之地,泛指天下。
  • 吾衰:我衰老。
  • 不獲聘:未能得到任用。
  • 徜徉:徘徊,自由自在地行走。
  • 六驥:六匹駿馬,比喻才華出衆。
  • 騰驤:奔馳,比喻才華橫溢。
  • 策之:驅使,引導。
  • 壙䍚野:廣闊的原野。
  • 周行:大道,正途。
  • :勉勵。
  • 翱翔:飛翔,比喻自由自在地施展才華。

翻譯

昔日我向往高深的智慧,如同追求赤水之北的珍寶。在追求智慧的過程中,我感到自己與那難以捉摸的智慧之間有所分離,想要拋棄卻又無法做到。道德修養極高的人掌握着自然的變化,珍藏着智慧的光芒。在萬物中尋找不到形跡,又何必去追求那廣闊無邊的茫然呢?六經開啓了雜亂無章的狀態,寬闊的道路延伸至八方極遠之地。我衰老了,未能得到任用,只能空自在地徘徊。你懷有遠大的志向,如同六匹駿馬般才華橫溢。驅使你在廣闊的原野上,舉步便能走上正途。願你勉勵自己不斷修煉,去吧,去自由自在地施展你的才華。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高深智慧的嚮往以及對未能得到任用的遺憾。通過比喻和象徵手法,描繪了追求智慧的艱辛與迷茫,以及道德修養極高的人所擁有的智慧光芒。同時,作者也表達了對後輩的期望和勉勵,希望他們能夠懷揣遠大志向,不斷修煉自己,自由自在地施展才華。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優美,表達了作者對智慧和才華的崇高追求。

尹臺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號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遷國子司業,所獎拔多爲名士。旋還任修撰,專理誥敕。忤仇鸞,幾得罪,會鸞先被殺,乃已。嚴嵩欲結爲姻好,拒之,遂有怨。出爲南京祭酒,將行,勸嵩勿害楊繼盛。歷官爲南京禮部尚書。留意理學,其學不傍門戶,能密自體驗。有《洞農堂集》。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