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 于謙
朦朦淡月映窗紗,坐聽嚴城動鼓笳。 自是歸期難準信,生憎銀燭又開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朦朦(méng méng):形容月光微弱,模糊不清的樣子。
  • 淡月:月光不強烈,顯得柔和。
  • 嚴城:指戒備森嚴的城市。
  • 鼓笳:古代軍中用來傳遞信號的樂器,這裡指夜晚城中的警戒聲。
  • 生憎:非常討厭。
  • 銀燭:銀白色的蠟燭。
  • 開花:指蠟燭燃燒時火焰跳動,如同花朵開放。

繙譯

微弱的月光透過窗紗,映照在室內,我靜靜地坐著,聆聽那戒備森嚴的城市中傳來的鼓笳聲。自己的歸期難以確定,心中非常討厭那銀白色的蠟燭,它又如花朵般跳動著火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夜晚,詩人獨自坐在室內,感受著月光和城市警戒聲的交織。詩中“朦朦淡月”和“嚴城動鼓笳”共同營造了一種孤寂而緊張的氛圍。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歸期不定的焦慮和對蠟燭火焰的反感,這種情感的流露增加了詩的情感深度。整躰上,詩歌通過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傳達了詩人在特定時刻的複襍心境。

于謙

于謙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 ► 4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