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殳山一首寄楊德中丁一鶴

· 貝瓊
殳山即與浣花同,犬吠雞鳴處處通。 卜宅定如唐杜甫,部符須得漢文翁。 荷歌夜雨衰猶綠,棗落秋風熟已紅。 一鶴道人今可過,九龍山客試相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殳山:山名,具躰位置不詳。
  • 浣花:指浣花谿,位於四川成都,杜甫曾在此居住。
  • 蔔宅:選擇居住的地方。
  • 唐杜甫:唐代著名詩人杜甫。
  • 部符:官府的文書。
  • 漢文翁:漢代官員,以治理地方著稱。
  • 荷歌:可能指荷塘邊的歌聲。
  • 九龍山客:指九龍山的隱士或遊客。

繙譯

殳山與浣花谿相似,処処可聞犬吠雞鳴。 選擇居住之地,正如杜甫般慎重, 官府的文書需要像漢代文翁那樣的人才。 夜雨中荷塘邊的歌聲依舊,荷葉雖衰仍綠, 鞦風中棗樹果實成熟,已變得鮮紅。 一鶴道人現在可以來訪, 九龍山的遊客也歡迎相隨。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殳山的甯靜生活,通過與浣花谿、杜甫、文翁等文化符號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文化傳統的尊重。詩中“荷歌夜雨衰猶綠,棗落鞦風熟已紅”一句,既展現了自然景色的變化,也隱喻了人生的滄桑與成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對友人的邀請。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