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錫山塔基寄顧少參與成

· 邵寶
東峯石塔對西峯,雲去雲來俯仰中。 萬古不磨銘地語,百年誰試補天功。 雷將化雨春回蟄,鬥避文星夜起虹。 何日落成須我報,望湖亭上一樽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錫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
  • 顧少參與成:顧少參,人名,具體身份不詳;參與成,指參與某事的完成。
  • 俯仰:上下觀察。
  • 銘地語:刻在地上的話語,指石塔上的銘文。
  • 試補天功:嘗試彌補天地的不足,比喻重大的貢獻或努力。
  • 雷將化雨:雷聲預示着即將下雨,比喻即將有大的變化或行動。
  • 春回蟄:春天來臨,冬眠的動物甦醒,比喻生機勃勃。
  • 鬥避文星:鬥,北斗星;避,避開;文星,文曲星,古代認爲掌管文學的星宿。
  • 夜起虹:夜晚出現彩虹,比喻奇蹟或不尋常的現象。
  • 落成:指建築物完工。
  • 望湖亭:亭名,具體位置不詳。
  • 一樽同:一起飲酒。

翻譯

東峯的石塔與西峯相對,雲彩時而在上時而在下,俯仰之間觀察着。 石塔上的銘文歷經萬古不曾磨損,而百年間又有誰能嘗試去彌補天地的不足呢? 雷聲預示着春雨將至,萬物復甦;北斗星避開文曲星,夜晚竟出現了彩虹。 不知何時石塔能完工,我必須去報告,屆時我們將在望湖亭上共飲一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錫山東西兩峯間石塔的景象,通過雲彩的變幻、石塔銘文的永恆、以及自然現象的奇妙變化,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與歷史的深刻感悟。詩中「萬古不磨銘地語,百年誰試補天功」一句,既展現了歷史的厚重,又暗含了對人類努力的期待。結尾處期待石塔完工,與友人共飲,流露出對未來美好時光的嚮往。

邵寶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國賢,號二泉。成化二十年進士,授許州知州,躬課農桑,仿朱熹社倉,立積散法。遷江西提學副使,修白鹿書院學舍以處學者,教人以致知力行爲本,革數十年不葬親之俗,奏請停開銀礦。寧王朱宸濠索詩文,峻卻之。正德四年遷右副御史,總督漕運,忤劉瑾,勒致仕。瑾誅,升戶部右侍郎,拜南禮部尚書,懇辭。詩文以李東陽爲宗。諡文莊,學者稱二泉先生。有《漕政舉要》、《慧山記》、《容春堂集》等。 ► 16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