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通天:指通天犀,傳說中的神獸,這裏比喻極高的技藝或才能。
- 手墨:親手書寫的墨跡。
- 封駁:古代官員對上級的奏章進行審查,如有不當之處,可以封還或駁正。
- 品藻:品評,評價。
- 公權:指公正的權力或權威。
- 諌:古同「諫」,規勸。
- 經綸:原指整理絲縷,引申爲治理國家大事。
- 中山:古國名,這裏可能指代某位中山國的將軍。
- 麟:麒麟,傳說中的神獸,常用來比喻傑出的人物。
翻譯
怎能忍心再去詢問那擁有通天技藝的筆人,涯翁的親手墨跡已經無法找到真跡。 不畏路途遙遠,頻繁地進行封駁,因爲其價值之重,真值得爲之展顏一笑。 韓愈傳世之後,人們還在品評其作品,公權諫言之後,又重新開始治理國家。 中山國的將軍已經年老,秋天的原野上痛哭,並非只爲那麒麟般的傑出人物。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通天筆人」和「涯翁手墨」的懷念,表達了對過去傑出人物和文化遺產的珍視。詩中「路長不憚頻封駁」展現了不畏艱難、堅持真理的精神。「韓愈傳餘還品藻,公權諌後復經綸」則體現了對歷史人物的尊重和對國家治理的重視。結尾的「中山未族將軍老,慟哭秋原不爲麟」則透露出對時代變遷和英雄遲暮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