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馬行送太僕董卿
治賢在朝亂在野,唐虞圉牧皆賢者。
國君之富馬爲急,次者僕卿首司馬。
漢人五郡開河西,中土始間胡馬嘶。
此馬硊礧一直萬,黃金寧輕璧可賤。
奪駿曾空大宛國,按圖徑上長安殿。
苜蓿雖誇近苑春,荊榛誰記沙場戰。
致遠番歸草木功,清芽秀味走胡驄。
三邊盡跨連錢種,六苑羣嘶污血風。
人亡世殊霜雪急,草豆蕭瑟馬骨立。
驊騮氣喪甲士苦,長城窟寒鴻雁集。
朝廷每勤西顧憂,四嶽拜手推董侯。
攻駒暫出薇花廨,攬轡遠過葡萄州。
行卿官冷心不冷,固知董侯今伯囧。
磧沙日黃雲錦亂,徵侯定上金華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圉牧:養馬的人。
- 硊礧:形容馬的骨骼高大。
- 大宛國:古代中亞國家,以産良馬著稱。
- 苜蓿:一種草本植物,常用來喂養馬匹。
- 荊榛:荊棘,比喻艱難睏苦。
- 連錢種:指馬的品種,連錢是馬的一種紋飾。
- 汙血風:形容戰場上的血腥和風塵。
- 驊騮:古代良馬的名稱。
- 四嶽:古代中國四方的山嶽,這裡指四方。
- 薇花廨:指官署,薇花是一種植物,廨是官署的意思。
- 葡萄州:地名,可能指種植葡萄的地方。
- 伯囧:人名,可能是指董侯的字或號。
- 磧沙:沙漠中的沙石。
- 金華省:指朝廷或中央政府。
繙譯
在朝中治理賢才,在野外則是養馬的賢者。國君的財富以馬爲急,其次則是僕人,最高則是司馬。漢人在河西開辟了五個郡,中原才開始有衚馬的嘶鳴。這些馬骨骼高大,價值連城,黃金與之相比都顯得輕賤。奪取駿馬曾使大宛國空虛,按圖索驥直上長安的宮殿。雖然苜蓿在近苑中誇耀春天的美麗,但荊棘中誰還記得沙場的戰鬭。馬匹帶來遠方的草木之功,清新的芽味敺使衚人的馬匹。三邊都騎著連錢種的馬,六苑中群馬嘶鳴,血腥的風塵。人世變遷,霜雪急迫,草豆蕭瑟,馬骨立。驊騮的氣勢消退,甲士苦楚,長城的窟窿寒冷,鴻雁聚集。朝廷常憂慮西方的侷勢,四嶽拜手推薦董侯。攻駒暫時離開薇花廨,攬轡遠過葡萄州。行卿官職雖冷,心卻不冷,固知董侯今如伯囧。沙漠中的沙石日黃,雲錦繚亂,征侯定會上金華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馬在古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馬與國家命運的緊密聯系。詩中通過對馬的贊美,展現了馬的雄壯與價值,同時也反映了國家的興衰與馬的得失息息相關。詩人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廻顧,如漢朝開辟河西、大宛國的奪馬事件,以及對現實政治的隱喻,如朝廷對西方的憂慮,展現了深厚的歷史感和現實關懷。詩的最後,通過對董侯的贊美,表達了對賢能之士的期待和對國家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