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平道中

· 貝瓊
西施採蓮處,所歷已皆非。 雁度輕陰去,人衝暝色歸。 甲兵隨地滿,煙火隔林微。 賴有杯中物,愁來爲爾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西施:春秋時期越國的美女,後被用作美女的代稱。
  • 暝色:傍晚的天色。
  • 甲兵:鎧甲和兵器,代指軍隊或戰爭。
  • 煙火:炊煙,這裏指人煙稀少。
  • 杯中物:指酒。

翻譯

在西施採蓮的地方,我所經歷的一切都已不再。 雁羣飛過輕薄的陰雲離去,人們迎着傍晚的天色歸來。 戰爭的痕跡遍佈各地,炊煙在林間顯得稀疏微弱。 幸好有杯中的酒,憂愁來臨時,我便借酒消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行經臨平道中所見的景象,通過西施採蓮的典故引出對往昔的懷念與現實的對比。詩中「雁度輕陰去,人衝暝色歸」生動地描繪了自然景象與人們的生活狀態,而「甲兵隨地滿,煙火隔林微」則深刻反映了戰爭帶來的荒涼與蕭條。最後,詩人以酒消愁,表達了對現實無奈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透露出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和對戰爭的厭惡。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