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東野

· 貝瓊
破屋夜通月,霜氣刀棱棱。 病骨不受寒,卒歲仍無繒。 殘燈吐復翳,僵臥如凍蠅。 事業慚蒸沙,文章空鏤冰。 已失國士意,頗爲年少陵。 長歌獨慷慨,坐候東方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zēng):古代絲織品的總稱。
  • (yì):遮蔽,這裏指燈火被遮蔽。
  • 蒸沙:比喻徒勞無功,如同蒸沙成飯,不可能實現。
  • 鏤冰:雕刻冰塊,比喻徒勞無功。
  • :欺凌,侮辱。

翻譯

夜晚,月光穿透破屋,寒霜使得空氣像刀刃一樣鋒利。病弱的身體無法抵禦寒冷,整個冬天都沒有溫暖的衣物。殘餘的燈光忽明忽暗,我像一隻凍僵的蒼蠅一樣躺着。我所追求的事業就像蒸沙成飯一樣無望,我的文章也像雕刻冰塊一樣徒勞。我已經失去了國士的尊重,反而被年輕人所輕視。我只能獨自慷慨地長歌,坐在那裏等待東方破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貧病交加、事業無成的士人形象。詩中,「破屋夜通月,霜氣刀棱棱」生動地勾勒出了嚴冬的寒冷和士人生活的艱辛。通過「蒸沙」和「鏤冰」的比喻,表達了士人對自身事業和文章的無奈與自嘲。最後,「長歌獨慷慨,坐候東方升」則展現了士人不屈的精神和對未來的期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士人在困境中的堅韌和樂觀。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