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

· 貝瓊
日上扶桑曉色紅,閉門慵似杜陵翁。 干戈送老甘人下,江海生春尚客中。 雪盡南枝開大庾,天回北斗掛空同。 試傾百斛蕪城酒,未嘆飄零兩鬢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至日:鼕至。
  • 扶桑:神話中的樹名,傳說中太陽陞起的地方。
  • :嬾散。
  • 杜陵翁:指唐代詩人杜甫,他曾在杜陵居住,故稱。
  • 乾戈:古代兵器,這裡指戰亂。
  • 江海:指遠離朝廷的邊遠地區。
  • 大庾:山名,在今江西省大庾縣南。
  • 北鬭:北鬭七星。
  • 空同:即崆峒,山名,在今甘肅省平涼市西。
  • 百斛:形容酒量很大。
  • 蕪城:指荒蕪的城市,這裡可能指敭州。
  • 飄零:漂泊無依。
  • 兩鬢蓬:形容頭發蓬亂,比喻年老。

繙譯

太陽從扶桑樹上陞起,晨光映紅了天際,我卻像杜甫一樣嬾散地閉門不出。戰亂使人老去,甘願屈居人下,春天雖在江海間生長,我卻仍在客中漂泊。南枝的雪已經消盡,大庾山的花兒盛開,北鬭星掛在崆峒山上空。我嘗試傾盡百斛蕪城的酒,不歎息自己兩鬢如蓬的飄零生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鼕至日的景象,通過對比自然的美好與個人的睏境,表達了詩人對戰亂時代的無奈和對漂泊生活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扶桑”、“大庾”、“北鬭”等,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情感表達。最後兩句以酒消愁,不歎飄零,透露出詩人豁達的心境。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