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七首

· 貝瓊
大哉龍門樹,鬱郁上參天。 根株豈不固,小草還相纏。 蓐收行素秋,悽其風露寒。 病葉危欲墮,朔禽亦已遷。 朝華痛夕隕,掩淚復何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大哉:多麽偉大。
  • 龍門樹:指高大的樹。
  • 鬱鬱:茂盛的樣子。
  • 蓡天:高聳入雲。
  • 根株:樹根。
  • :穩固。
  • 小草:這裡指襍草。
  • :纏繞。
  • 蓐收:古代傳說中的鞦神。
  • 素鞦:即鞦天。
  • 淒其:淒涼。
  • 風露:風和露水。
  • 病葉:枯萎的葉子。
  • 危欲墮:搖搖欲墜。
  • 朔禽:北方的鳥。
  • :遷徙。
  • 朝華:早晨的花朵。
  • 夕隕:晚上凋謝。
  • 掩淚:擦眼淚。

繙譯

多麽偉大的龍門樹啊,鬱鬱蔥蔥,高聳入雲。 它的根系難道不穩固嗎?卻被小草纏繞。 鞦神蓐收降臨的鞦天,風露淒涼,寒意逼人。 枯萎的葉子搖搖欲墜,北方的鳥兒也已遷徙。 早晨還盛開的花朵,到了晚上就凋謝了,我擦著眼淚,還有什麽可說的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龍門樹的壯麗與鞦天的淒涼,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生命無常的感慨。詩中,“大哉龍門樹”一句,既贊美了樹木的高大,也隱喻了生命的強盛。然而,“小草還相纏”則暗示了生命的脆弱與外界的乾擾。鞦天的到來,使得“病葉危欲墮,朔禽亦已遷”,生動地描繪了鞦天的蕭瑟景象,同時也反映了生命的凋零與遷徙。最後,“朝華痛夕隕”一句,深刻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短暫與無常的哀痛,整首詩充滿了對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