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庚輓詩

· 貝瓊
屢入元戎幕,曾陪御史驄。 一身辭汶上,萬里入閩中。 東觀文章妙,西平將略雄。 艱危真自許,敢決更誰同。 斬馬求藩劍,號猿拓楚弓。 行師百道靜,破賊兩關通。 擬復堯封大,重開漢業隆。 觸蠻猶苦鬥,鷹隼若爲籠。 重霧朝埋日,長星夜隕空。 柱天徒有志,填海竟無功。 已並田疇義,皆知葛亮忠。 江風吹獨樹,山月照幽宮。 英氣寧爲土,神光或吐虹。 尚憐諸子在,國士有遺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戎:主帥。
  • 御史驄:御史,古代官名,負責監察;驄,一種青白色的馬,這裏指御史的坐騎。
  • 汶上:地名,今山東省汶上縣。
  • 閩中:地名,今福建省一帶。
  • 東觀:古代宮廷中的圖書館。
  • 西平:地名,今河南省西平縣。
  • 斬馬求藩劍:斬馬,指勇猛;求藩劍,尋求保護國家的劍。
  • 號猿拓楚弓:號猿,指敏捷;拓楚弓,指強弓。
  • 堯封:堯帝的封地,指古代的理想國度。
  • 漢業:漢朝的基業。
  • 鷹隼:猛禽,比喻勇猛的人。
  • 長星:流星。
  • 柱天:支撐天,比喻擔當重任。
  • 填海:比喻不屈不撓的努力。
  • 田疇:古代賢人。
  • 葛亮: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以忠誠和智慧著稱。
  • 獨樹:孤獨的樹,比喻孤獨的人。
  • 幽宮:指墳墓。
  • 神光:神奇的光芒。
  • 國士:國家的傑出人物。

翻譯

多次進入主帥的幕府,曾經陪伴御史騎馬巡視。 一次離開汶上,萬里迢迢進入閩中。 東觀中的文章精妙,西平的將略雄壯。 在艱難危險中自許,敢於決斷無人能同。 勇猛地尋求保護國家的劍,敏捷地拉開強弓。 行軍百道靜悄悄,破敵兩關通達。 打算恢復堯帝的大封地,重新開啓漢朝的隆盛。 即使小小的爭鬥也辛苦,勇猛的人如同被囚的鷹隼。 重重的霧氣早晨遮住了太陽,長長的流星夜晚墜入空中。 支撐天際只有志向,填海終究無功。 已經與田疇的義氣並肩,都知道諸葛亮的忠誠。 江風吹動孤獨的樹,山月照亮幽暗的墳墓。 英勇的氣概寧可化爲土,神奇的光芒或許吐出彩虹。 還憐惜那些子嗣尚在,國家的傑出人物留下遺風。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貝瓊爲悼念李子庚而作,通過描繪李子庚的生平事蹟和英勇形象,表達了對他的深切懷念和崇高敬意。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比喻,如「斬馬求藩劍」、「號猿拓楚弓」等,生動地展現了李子庚的勇猛和智略。同時,通過對「柱天」、「填海」等意象的運用,傳達了李子庚擔當重任、不屈不撓的精神。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李子庚的讚美,也是對忠誠和勇氣的頌揚。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