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懷五十三首
黃河發西昊,下決昆崙峯。
奔流幾萬裏,上與滄溟通。
混混越千載,載清明聖逢。
念哉昔多士,禍已投其中。
精魂竟何訴,事業一朝空。
君子貴知命,胡爲罹此兇。
坑儒剪嬴裔,用傑興炎宗。
所以血未化,唐祚亦隨終。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西昊:西方。
- 昆崙:即崑崙山,古代神話中的神山,位於中國西部。
- 滄溟:大海。
- 混混:形容時間流逝不息。
- 明聖:指賢明的君主。
- 念哉:感嘆詞,表示思考或回憶。
- 多士:衆多的人才。
- 精魂:靈魂。
- 知命:瞭解並接受命運的安排。
- 罹:遭受。
- 嬴裔:指秦朝的後裔,秦朝的國姓是嬴。
- 用傑:使用英才。
- 炎宗:指漢朝,漢朝自稱以火德興,故稱炎宗。
- 血未化:指秦朝的暴政和殘酷,未能化解。
- 唐祚:唐朝的國運。
翻譯
黃河從西方發源,從崑崙山的峯頂傾瀉而下。它奔流了幾萬裏,最終匯入大海。時光如流水般流逝了千百年,期間賢明的君主相繼出現。回想那些曾經的人才,他們的不幸已經沉入河底。他們的靈魂無處訴說,一生的努力化爲烏有。君子應該知道命運的安排,爲何還要遭受這樣的災難。秦朝坑殺儒生,削弱了自己的後代,而使用英才則使漢朝興起。因此,秦朝的殘酷未能化解,唐朝的國運也隨之終結。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黃河的描繪,隱喻了歷史的變遷和朝代的更迭。詩人以黃河的奔流不息象徵時間的流逝,以明聖的君主象徵時代的清明,以多士的悲劇象徵歷史的殘酷。詩中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深刻思考,以及對命運無常的感慨。通過對秦朝和唐朝的對比,詩人揭示了暴政的惡果和英才的重要性,體現了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