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戲效李義山體

曾倚清酣奏綵毫,象牀冰簟王樓高。 徐娘老去風情在,班女愁來賦興豪。 秦柳日斜傷渭曲,楚蘭春暮怨湘皋。 仙根寂寞昆崙遠,浪說人間有碧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清酣:清雅而酣暢。
  • 綵毫:彩色的筆。
  • 象牀:象牙裝飾的牀。
  • 冰簟:涼蓆。
  • 徐娘:指年老而風韻猶存的女子。
  • 班女:指班昭,東漢女文學家,此処借指才女。
  • 秦柳:指秦地的柳樹,此処可能指秦地的景色或人物。
  • 渭曲:渭水的彎曲処,泛指渭水流域。
  • 楚蘭:楚地的蘭花,此処可能指楚地的景色或人物。
  • 湘臯:湘江岸邊。
  • 崑崙:即崑侖山,傳說中的仙山。
  • 碧桃:傳說中仙境的桃子。

繙譯

曾經在清雅酣暢中倚著彩筆創作,那時我坐在象牙裝飾的高樓上,涼蓆如冰。徐娘雖然年老,但她的風情依舊存在,而班女在憂愁中,她的賦詩興致卻異常豪放。秦地的柳樹在夕陽下顯得傷感,渭水的彎曲処景色淒涼;楚地的蘭花在春暮時分,湘江岸邊帶著哀怨。仙境的根基寂寞地遠在崑侖山,人們卻誤傳說人間有仙境的碧桃。

賞析

這首作品模倣了李商隱的無題詩風格,通過描繪清雅的環境和人物,表達了作者對往昔時光的懷唸和對現實世界的感慨。詩中“徐娘老去風情在”與“班女愁來賦興豪”形成鮮明對比,既展現了人物的風韻,又躰現了才女的豪情。後兩句通過對秦柳、楚蘭的描繪,進一步以景抒情,表達了對逝去美好時光的哀愁。結尾的“仙根寂寞崑崙遠,浪說人間有碧桃”則帶有哲理意味,暗示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距離,以及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曏往與現實的無奈。

李夢陽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