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城

旌幹嫋嫋動城隅,十萬連營秪爲胡。 不見坐銷青海箭,盡言能挽繡蝥弧。 白金獸錦非難錫,鐵券貂璫莫浪圖。 昨夜照天傳炮火,過河新駐五單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旌乾:古代軍旗的旗杆。
  • 裊裊:形容細長柔軟的東西隨風輕輕擺動。
  • 連營:連緜不斷的軍營。
  • :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稱,這裡指敵人。
  • 青海箭:指青海地區的戰爭。
  • 綉蝥弧:綉有蝥蟲圖案的弓,這裡指精良的武器。
  • 白金獸錦:指賞賜的珍貴物品。
  • 鉄券貂璫:鉄券是古代帝王賜給功臣的免死牌,貂璫是古代官員的帽子,這裡指高官厚祿。
  • 浪圖:輕率地圖謀。
  • 五單於:指匈奴的五個首領,這裡泛指敵軍首領。

繙譯

軍旗的旗杆在城角輕輕擺動,十萬大軍駐紥衹爲對抗敵人。看不到坐等青海戰事的消停,都說是能夠拉弓射箭,駕馭精良武器。賞賜的珍貴物品竝非難以獲得,但高官厚祿不可輕率圖謀。昨夜天空中傳來砲火的光芒,過河後新駐紥了五個敵軍首領。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朝時期榆林城的軍事景象,通過“旌乾裊裊”和“十萬連營”等詞句,生動展現了軍隊的威武氣勢。詩中“不見坐銷青海箭”一句,表達了戰爭的持續和緊張,而“盡言能挽綉蝥弧”則顯示了士兵們的英勇和決心。後兩句則通過對比賞賜與功名,暗示了戰爭的殘酷和功名的虛幻。最後一句“昨夜照天傳砲火,過河新駐五單於”則預示了新的戰事即將到來,增添了詩的緊迫感和戰爭的沉重氛圍。

李夢陽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