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廬嶽

春時看嶽落星洲,夏來看嶽復江州。 獨行稔負煙霞伴,久住非貪麋鹿遊。 石室丹書吾異世,錦屏雙劍晚遮樓。 登尋擬縱涼天目,一葉飄飄江漢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rěn):熟悉。
  • 麋鹿遊:指隱居山林的生活。
  • 石室丹書:指古代道士修煉的場所和書籍。
  • 錦屏雙劍:指華麗的屏風和雙劍,象徵武士或俠客。
  • 涼天目:指在高處遠望,感受涼爽的風景。

翻譯

春天時,我看着廬山落在星洲之上,夏天時,我又看着它覆蓋了江州。 我獨自旅行,對煙霞之景已非常熟悉,長久居住在此,並非貪戀與麋鹿爲伴的隱居生活。 石室中的丹書,我覺得它們屬於另一個世界,而晚上的錦屏和雙劍,則遮掩了樓閣。 我打算在涼爽的天氣裏登高遠望,一片葉子隨江漢之水飄飄而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對廬山四季變換的觀察與感受,以及他對隱居生活的態度。詩中,「春時看嶽落星洲,夏來看嶽復江州」展現了廬山在不同季節的壯麗景色,而「獨行稔負煙霞伴,久住非貪麋鹿遊」則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但並不沉迷於隱逸生活。最後兩句「登尋擬縱涼天目,一葉飄飄江漢流」則抒發了詩人對自由與遠方的嚮往,以及對自然變遷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

李夢陽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