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孟御史

長沙賈誼君仍遠,南涉三湘復九疑。 虎豹深山聊深霧,蛟龍得雨固須時。 行藏學閣蒼梧夕,鼓角夷城白髮悲。 悵望適荊心豈忝,飄零極海趐非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寄給。
  • 孟御史: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御史爲官職名。
  • 賈誼:西漢初年的文學家、政治家,曾被貶爲長沙王太傅。
  • 三湘:指湘江流域,湖南的別稱。
  • 九疑:山名,在今湖南省境內,傳說中舜帝葬於此。
  • 虎豹深山:比喻險惡的環境。
  • 蛟龍得雨: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機會。
  • 行藏:行蹤,去向。
  • 蒼梧:地名,在今廣西境內。
  • 鼓角:古代軍中用以傳令的鼓聲和號角聲。
  • 夷城:邊遠的城池。
  • 悵望:惆悵地望着。
  • 適荊:前往荊州。
  • 心豈忝:心中豈能不感到慚愧。
  • 飄零:漂泊無依。
  • 極海:遙遠的海邊。
  • 趐非垂:翅膀並未垂下,比喻仍有鬥志。

翻譯

寄給孟御史的信中,我寫道:你如同被貶的賈誼,離長沙更遠,南渡湘江,又穿越九疑山。深山中雖有虎豹,但霧氣終會散去;蛟龍若得雨水,時機一到必能騰飛。你在蒼梧的學閣中,夕陽下思索着去向;在邊遠的城池,白髮間迴盪着鼓角聲,心中充滿悲涼。我惆悵地望着你前往荊州的方向,心中怎能不感到慚愧;即使漂泊到遙遠的海邊,我的鬥志並未消沉。

賞析

這首詩是李夢陽寄給孟御史的作品,通過比喻和象徵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關切與自身的不屈鬥志。詩中,「賈誼」、「三湘」、「九疑」等典故和地名的運用,增添了詩歌的歷史厚重感和地域特色。同時,「虎豹深山」與「蛟龍得雨」的對比,既描繪了環境的險惡,又暗示了希望與機遇。結尾的「悵望」與「飄零」表達了作者的無奈與堅持,展現了即使在困境中也不放棄追求的精神風貌。

李夢陽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