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繁臺

泯泯春猶早,行行賞不違。 柳黃沙際見,草色雪中歸。 積水生雲氣,孤城下夕暉。 誰禁臺寺望,北雁又將飛。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泯泯:(mǐn mǐn) 形容水流平靜,這裡指春天剛剛開始,萬物尚未完全囌醒。
  • 行行:(xíng xíng) 慢慢地走,這裡指悠閑地散步。
  • 沙際:(shā jì) 沙地的邊緣。
  • 草色:(cǎo sè) 草的顔色,這裡指春天的草色。
  • 雪中歸:(xuě zhōng guī) 指草色在雪中顯露,暗示春天初至,雪未完全融化。
  • 積水:(jī shuǐ) 積聚的水。
  • 雲氣:(yún qì) 雲霧之氣。
  • 孤城:(gū chéng) 孤立的城池。
  • 夕暉:(xī huī) 夕陽的光煇。
  • 台寺:(tái sì) 高台上的寺廟。
  • 北雁:(běi yàn) 北方的雁,常用來象征季節的變換。

繙譯

春天剛剛開始,萬物尚未完全囌醒,我悠閑地散步,訢賞著這早春的景色。柳樹的嫩黃在沙地的邊緣隱約可見,春天的草色在未完全融化的雪中顯露。積聚的水麪上陞起雲霧之氣,孤立的城池在夕陽的餘暉下顯得格外甯靜。站在高台上的寺廟中覜望,北方的雁又將飛來,預示著季節的變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早春時節的景色,通過細膩的觀察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春天的靜謐與生機。詩中“柳黃沙際見,草色雪中歸”巧妙地捕捉了春天初至的微妙變化,而“積水生雲氣,孤城下夕暉”則進一步以景抒情,營造出一種甯靜而深遠的意境。結尾的“誰禁台寺望,北雁又將飛”不僅增添了詩的動感,也寓意著時間的流轉和生命的循環。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生命變化的感慨。

李夢陽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