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聞夜哭

縹緲因風訴,哀哀何處音。 聲隨落月斷,聽入過雲深。 轉戰增新鬼,誅求損衆心。 懸軍今更急,寨滿碧山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縹緲(piāo miǎo):形容聲音或景象模糊不清,難以捉摸。
  • 誅求:苛求,過度索取。
  • 懸軍:指孤立無援的軍隊。
  • :軍事防禦用的柵欄、營壘。
  • 碧山岑(cén):青翠的山峰。

繙譯

風中傳來模糊不清的哀訴,那哀傷的聲音究竟來自何方? 隨著月落,那聲音逐漸消失,深入雲層,難以聽清。 戰爭又增添了新的亡魂,過度的索取傷害了衆人的心。 孤立無援的軍隊如今更加危急,碧綠的山峰上佈滿了軍事營壘。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夜晚風中傳來的哀訴聲,表達了戰爭帶來的深重苦難和人們心霛的創傷。詩中“縹緲因風訴,哀哀何処音”以模糊的意象傳達出戰爭的殘酷和人們的無助,“聲隨落月斷,聽入過雲深”則進一步加深了這種悲涼的氛圍。後兩句“轉戰增新鬼,誅求損衆心”直指戰爭的惡果,而“懸軍今更急,寨滿碧山岑”則展現了戰侷的緊張和軍隊的睏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戰爭的控訴和對和平的渴望。

李夢陽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