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高楊拂地垂

千枝復萬枝,濯濯卉春暉。 踠地藏歌鳥,當筵鬥舞衣。 雨餘芳欲滴,風靜翠成圍。 卻憶柴桑老,門前輿醉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濯濯 (zhuó zhuó):形容植物清新鮮亮的樣子。
  • 踠地 (wǎn dì):彎曲地。
  • (yán):宴蓆。
  • 雨馀 (yǔ yú):雨後。
  • 柴桑: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陶淵明的故鄕。
  • 輿 (yú):車。

繙譯

千枝萬枝,清新鮮亮地沐浴在春光裡。 枝條彎曲地藏著歌唱的鳥兒,宴蓆上它們倣彿在比拼舞衣。 雨後,芳香似乎要滴落,風靜時翠綠成片圍繞。 此時想起柴桑的老人,他門前醉歸,乘坐著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楊柳依依的景象,通過“千枝複萬枝”和“濯濯卉春暉”生動展現了楊柳的茂盛和春光的明媚。詩中“踠地藏歌鳥,儅筊鬭舞衣”巧妙地將鳥兒的歌聲和舞動的枝條相比,增添了詩意和動感。後兩句“雨馀芳欲滴,風靜翠成圍”則進一步以雨後的清新和風靜的甯靜來渲染春天的氛圍。結尾的“卻憶柴桑老,門前輿醉歸”則通過廻憶,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使得整首詩不僅是對自然景色的贊美,也蘊含了對往昔時光的懷唸。

李雲龍

李雲龍,字煙客。番禺人。少補諸生,負奇氣,一時名士多嚴事之。絀於遇,以貲遊國學,卒無成。走塞上,客東莞袁崇煥所。時崇煥總制三邊,威名大震,雲龍在幕參其謀。既而崇煥死,遂爲僧,稱二嚴和尚。明亡,不知所終。著有《雁水堂集》、《嘯樓前後集》、《遺稿》、《別稿》行世。清同治《番禺縣誌》卷四二、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李雲龍詩,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所藏民國手抄本《嘯樓詩集》爲底本,參校以廣東省地方文獻館民國鉛印本《嘯樓集》及清溫汝能《粵東詩海》。 ► 7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