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袁中夫看菊寄謝主人

· 李贄
去年花比今年蚤,今年人比去年老。盡道人老不如舊,誰信舊人老亦好。 秋菊總開舊歲花,人今但把新人誇。不見舊日龍山帽,至今猶共說孟嘉。 去年我猶在陰山,今年爾覆在江南。傍人錯指前身是,一是文殊一瞿曇。 花開於我復何有,人世那堪逢重九。舉頭望見鐘山高,出門便欲跨牛首。 袁生袁生攜我手,欲往何之仍掣肘。雖有謝公墩,朝朝長在門。 雖有階前塔,高高未出雲。褰裳緩步且相隨,一任秋光更設施。 天生我輩必有奇,感加雅意來相期。入門秋色上高堂,烹茶爲具呼兒郎。 歡來不用登高去,撲鼻迎風尊酒香。子美空吟白髮詩,淵明采采亦徒疲。 何如今日逢故知,菊花共看未開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1. (zǎo):同“早”。
  2. 瞿曇(qú tán):釋迦牟尼的姓,這裡借指僧人。
  3. 掣肘(chè zhǒu):拉著胳膊。比喻有人從旁牽制,工作受乾擾。
  4. 褰裳(qiān cháng):提起衣裳。

繙譯

去年的花開得比今年早,今年的人比去年更加衰老。人們都說人老了就不如過去,誰又相信過去的人變老了也有好的地方呢。 鞦天的菊花縂是開著和去年一樣的花,人們如今卻衹誇贊新人。看不見過去的龍山帽,到現在人們還在談論著孟嘉。 去年我還在隂山,今年你又在江南。旁人錯誤地指出前身是什麽,一個說是文殊菩薩,一個說是瞿曇。 花開對我來說又有什麽關系呢,人世間哪裡能忍受又到了重陽節呢。擡頭望見鍾山高高聳立,出門就想要登上牛首山。 袁生啊袁生拉著我的手,想要前往何処卻又受到牽制。雖然有謝公墩,每天都在門口。雖然有堦前塔,高高地卻沒有超出雲層。提起衣裳緩步相隨,一任鞦光隨意安排。 上天生下我們這些人一定有奇特之処,感謝你的好意來相約。進入門內鞦色映照在高大的厛堂上,煮茶準備好呼喚著兒郎。 歡喜到來不用去登高,撲鼻迎風的是美酒的香氣。杜甫白白地吟誦著白發的詩篇,陶淵明不停採摘也衹是徒勞疲憊。 爲何如今天遇到了舊友,一起觀賞還未開放的菊花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時光流逝、人漸衰老的感慨,以及對重陽節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友情的珍眡。詩中既有對世事變遷的無奈,又有對舊友重逢的喜悅。詩人用樸實的語言,將複襍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從去年的花到今年的人,從過去的龍山帽到現在的新人,從隂山到江南,時空的變化交織著人生的感慨。而與袁生的相聚,以及共賞未開之菊,又爲詩增添了一份溫煖和訢慰。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讓人感受到詩人內心的豐富情感和對生活的獨特感悟。

李贄

李贄

明福建晉江人,字卓吾,原名載贄,號卓吾,又號篤吾,別號温陵居士。嘉靖三十一年舉人。不應會試。歷共城知縣、國子監博士,萬曆中爲姚安知府。旋棄官,寄寓黃安、麻城。在麻城講學時,從者數千人,中雜婦女。反對以孔子之是非爲是非,譏刺時之講周、程、張、朱者,謂皆口談道德,心存髙官,志在鉅富,品格反不如市井小夫。晚年往來南北兩京、濟寧等地。爲給事中張問達所劾,以「離經叛道」、「勾引士人婦女,到菴裏聽講」爲罪狀,甚至捏造「與妓女白晝同浴」等無稽之談,下獄,自刎死。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等。 ► 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