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廿四氣詩 · 處暑七月中

· 元稹
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 葉下空驚吹,天高不見心。 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 緩酌樽中酒,容調膝上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鷹祭鳥:古代傳說中,鷹在秋天會捕殺鳥類,以此祭祀祖先,象徵秋天的到來。
  • 白藏:指秋天,因爲秋天是收藏的季節,故稱「白藏」。
  • 葉下空驚吹:形容秋風吹過,樹葉沙沙作響,給人一種空曠而驚異的感覺。
  • 天高不見心:天空顯得高遠,人的心思也變得難以捉摸。
  • 禾黍熟:指莊稼成熟,特指稻穀和黍子。
  • 草蟲吟:草叢中的蟲子鳴叫,形容秋夜的寧靜。
  • 緩酌樽中酒:慢慢地品嚐杯中的酒。
  • 容調膝上琴:從容地調整膝上的琴,準備彈奏。

翻譯

一直以來,鷹在秋天捕殺鳥類,彷彿在進行祭祀,我逐漸感受到秋天的深沉。 樹葉在秋風中沙沙作響,讓人感到驚訝,天空高遠,人的心思也變得難以捉摸。 隨着秋天的到來,莊稼也成熟了,風變得寧靜,草叢中的蟲子開始鳴叫。 我慢慢地品嚐着杯中的酒,從容地調整膝上的琴,準備彈奏。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處暑時節的自然景象和詩人的內心感受。通過「鷹祭鳥」、「白藏深」等意象,詩人傳達了秋天的到來和季節的變遷。詩中的「葉下空驚吹」和「天高不見心」表達了秋風帶來的空曠感和人的心思的難以捉摸。後兩句則通過描繪莊稼成熟和草蟲的鳴叫,進一步以寧靜的秋夜爲背景,展現了詩人悠閒自得的生活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秋天深沉而寧靜的美的感受。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爲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