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書懷寄李少府仲宣

早年初問法,因悟目中花。 忽值胡雛起,芟夷如亂麻。 脫身投彼岸,弔影念生涯。 跡與空門合,心將世路賒。 東田已蕪沒,南澗益傷嗟。 崇替驚人事,凋殘感物華。 知君過我裏,惆悵舊煙霞。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初問法:初次尋求佛法。
  • 目中花:比喻世間的虛幻和短暫。
  • 胡雛:指外族的年輕武士,這裏可能指戰亂。
  • 芟夷:剷除,消滅。
  • 亂麻:比喻混亂無序。
  • 彼岸:佛教用語,指超脫生死的境界。
  • 弔影:形影相弔,形容孤獨無依。
  • 生涯:生活,一生。
  • 空門:佛教,因佛教認爲世界一切皆空。
  • 世路賒:世間的路途遙遠。
  • 蕪沒:荒蕪埋沒。
  • 崇替:興衰。
  • 物華:自然景物。
  • 過我裏:經過我的家鄉。
  • 煙霞:指山水景色,也指隱居的地方。

翻譯

早年我初次尋求佛法,因此領悟到世間萬物如同眼中的花朵,虛幻而短暫。忽然間,外族的年輕武士興起,戰亂如同剷除雜草一般混亂無序。我脫離了紛擾,投身於超脫生死的彼岸,孤獨地思念着過往的生活。我的行跡與佛教相合,心靈則感受着世間道路的遙遠。東邊的田地已經荒蕪,南邊的溪澗更讓人感到悲傷。世事的興衰令人震驚,自然景物的凋零讓我感慨。知道你經過我的家鄉,我不禁爲那舊日的山水景色感到惆悵。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皎然在早春時節對世事的感慨和對佛法的領悟。詩中,「目中花」、「胡雛起」、「芟夷如亂麻」等意象生動地表達了世間的虛幻和戰亂的混亂。通過對比「空門」與「世路」,詩人表達了對超脫世俗的嚮往和對世間無常的感慨。結尾的「惆悵舊煙霞」則深刻地抒發了對故鄉山水和往昔時光的懷念之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洞察。

僧皎然

僧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詳,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於大曆、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爲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閒淡,多爲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在《全唐詩》編其詩爲815·821共7卷,他爲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