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樂天赴江州路上見寄三首其二

· 元稹
襄陽大堤繞,我向堤前住。 燭隨花豔來,騎送朝雲去。 萬竿高廟竹,三月徐亭樹。 我昔憶君時,君今懷我處。 有身有離別,無地無岐路。 風塵同古今,人世勞新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襄陽:今湖北襄陽市,古代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
  • 大堤:指襄陽城外的大堤,是古代襄陽的重要防禦工事。
  • 朝雲:早晨的雲彩,這裏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 萬竿:形容竹子極多,竿即竹竿。
  • 高廟:指襄陽的高廟,可能是一個地名或寺廟名。
  • 徐亭:地名,可能在襄陽附近。
  • 岐路:分岔的道路,比喻人生的選擇或分別。

翻譯

襄陽城外的大堤環繞,我選擇在堤前安家。 燭光隨着花的豔麗而來,騎馬送別朝霞般美好的事物。 高廟旁有成千上萬的竹子,徐亭的三月樹木蔥鬱。 我曾懷念你的時候,現在你在這裏懷念我。 人生總有離別,無論何處都有分岔的路。 風塵中古今相同,人世間總是新舊交替。

賞析

這首詩是元稹在赴江州途中寫給好友樂天的,表達了對友情的深切懷念和對人生離別的感慨。詩中通過對襄陽大堤、高廟竹、徐亭樹等景物的描繪,營造出一種既熟悉又遙遠的情感氛圍。詩的最後兩句「風塵同古今,人世勞新故」深刻地反映了詩人對人生變遷和世事無常的感慨,表達了一種超越時空的普遍情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元稹詩歌的獨特魅力。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爲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