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權尚書南海

· 王建
七郡雙旌貴,人皆不憶回。 戍頭龍腦鋪,關口象牙堆。 敕設薰爐出,蠻辭咒節開。 市喧山賊破,金賤海船來。 白氎家家織,紅蕉處處栽。 已將身報國,莫起望鄉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七郡:指嶺南地區的七個郡。
  • 雙旌:古代高級官員出行的儀仗,這裏指鄭權尚書的官職顯赫。
  • 戍頭:邊防的營地。
  • 龍腦:一種香料,這裏指珍貴的商品。
  • 關口:邊境的檢查站。
  • 象牙:珍貴的商品。
  • 敕設:皇帝的命令設置。
  • 薰爐:用於薰香的爐子。
  • 蠻辭:指南方少數民族的語言。
  • 咒節:可能是指某種儀式或節日。
  • 市喧:市場喧鬧。
  • 山賊:山中的盜賊。
  • 金賤:指黃金價格低廉。
  • 海船:從海外來的船隻。
  • 白氎:一種細棉布。
  • 紅蕉:紅色的芭蕉。
  • 身報國:以身許國,爲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 望鄉臺:古代用來望遠的臺子,這裏指思鄉之情。

翻譯

七郡之地,雙旌飄揚,彰顯着鄭權尚書的尊貴,人們似乎都忘記了歸鄉。邊防的營地上,龍腦香料鋪陳,關口處堆滿了象牙。皇帝的命令下,薰香爐被設立,蠻族的語言中,咒節儀式開啓。市場喧鬧,因爲山賊被破,黃金價格低廉,海船帶來了財富。家家戶戶都在織造白氎,處處可見紅蕉的栽種。既然已經決心以身報國,就不要再登上望鄉臺,思念故鄉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鄭權尚書前往南海任職的盛況和當地的風土人情。詩中通過「七郡雙旌」、「龍腦鋪」、「象牙堆」等意象,展現了尚書的尊貴和南海的富饒。同時,通過「市喧山賊破」、「金賤海船來」等句,反映了當地的社會狀況和經濟發展。最後,詩人以「已將身報國,莫起望鄉臺」作結,強調了尚書以國爲家,無私奉獻的精神。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開闊,既表達了對尚書的讚美,也體現了詩人對國家的忠誠和熱愛。

王建

王建

王建(生卒年不詳),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唐朝詩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從軍,約46歲始入仕,曾任昭應縣丞、太常寺丞等職。後出爲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約64歲爲光州刺史。與張籍友善,樂府與張齊名,世稱張王樂府。其詩題材廣泛,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善於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人、事和環境加以藝術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現實,揭露矛盾。多用比興、白描、對比等手法,常在結尾以重筆突出主題。體裁多爲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語言通俗凝練,富有民歌謠諺色彩。 ► 517篇诗文

王建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