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七郡:指嶺南地區的七個郡。
- 雙旌:古代高級官員出行的儀仗,這裏指鄭權尚書的官職顯赫。
- 戍頭:邊防的營地。
- 龍腦:一種香料,這裏指珍貴的商品。
- 關口:邊境的檢查站。
- 象牙:珍貴的商品。
- 敕設:皇帝的命令設置。
- 薰爐:用於薰香的爐子。
- 蠻辭:指南方少數民族的語言。
- 咒節:可能是指某種儀式或節日。
- 市喧:市場喧鬧。
- 山賊:山中的盜賊。
- 金賤:指黃金價格低廉。
- 海船:從海外來的船隻。
- 白氎:一種細棉布。
- 紅蕉:紅色的芭蕉。
- 身報國:以身許國,爲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 望鄉臺:古代用來望遠的臺子,這裏指思鄉之情。
翻譯
七郡之地,雙旌飄揚,彰顯着鄭權尚書的尊貴,人們似乎都忘記了歸鄉。邊防的營地上,龍腦香料鋪陳,關口處堆滿了象牙。皇帝的命令下,薰香爐被設立,蠻族的語言中,咒節儀式開啓。市場喧鬧,因爲山賊被破,黃金價格低廉,海船帶來了財富。家家戶戶都在織造白氎,處處可見紅蕉的栽種。既然已經決心以身報國,就不要再登上望鄉臺,思念故鄉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鄭權尚書前往南海任職的盛況和當地的風土人情。詩中通過「七郡雙旌」、「龍腦鋪」、「象牙堆」等意象,展現了尚書的尊貴和南海的富饒。同時,通過「市喧山賊破」、「金賤海船來」等句,反映了當地的社會狀況和經濟發展。最後,詩人以「已將身報國,莫起望鄉臺」作結,強調了尚書以國爲家,無私奉獻的精神。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開闊,既表達了對尚書的讚美,也體現了詩人對國家的忠誠和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