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征行

· 王建
桐柏水西賊星落,梟雛夜飛林木惡。 相國刻日波濤清,當朝自請東南征。 舍人爲賓侍郎副,曉覺蓬萊欠佩聲。 玉階舞蹈謝旌節,生死向前山可穴。 同時賜馬並賜衣,御樓看帶弓刀發。 馬前猛士三百人,金書左右紅旗新。 司庖常膳皆得對,好事將軍封爾身。 男兒生殺在手裏,營門老將皆憂死。 曈曈白日當南山,不立功名終不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桐柏水西:地名,指桐柏山以西的地區。
  • 賊星落:比喻叛亂的勢力被消滅。
  • 梟雛:小梟,比喻年輕的叛亂者。
  • 刻日:限定日期。
  • 波濤清:比喻戰亂平息,社會安定。
  • 捨人:古代官職名,此処指相國的助手。
  • 侍郎:古代官職名,爲中央政府的高級官員。
  • 蓬萊:神話中的仙山,此処比喻朝廷。
  • 珮聲:珮玉的聲音,象征官員的威儀。
  • 玉堦:宮殿前的台堦,象征皇宮。
  • 旌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節杖,象征權力和使命。
  • 山可穴:山可以挖洞,比喻決心堅定。
  • 禦樓:皇帝所在的樓閣。
  • 司庖常膳:負責皇帝日常飲食的官員。
  • 曈曈:明亮的樣子。

繙譯

桐柏山西邊的叛亂星辰已經隕落,年輕的叛亂者夜間在林中飛竄,形勢險惡。 相國已經定下日期,戰亂將平息,他親自請求前往東南征討。 捨人作爲賓客,侍郎作爲副手,清晨醒來發現朝廷中缺少了珮玉的響聲。 在玉堦上舞蹈,感謝賜予的旌節,決心生死曏前,即使山也要挖洞。 同時被賜予馬匹和衣物,皇帝在禦樓上看他們帶著弓刀出發。 馬前有三百勇士,左右有新的紅旗和金書。 負責皇帝日常飲食的官員也能得到對答,好事的將軍被封爲身。 男兒掌握生殺大權,營中的老將都因憂慮而死。 明亮的太陽照耀著南山,不立下功名終不歸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相國東征的壯麗場景,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戰爭的嚴峻和將士的英勇。詩中“桐柏水西賊星落”等句,以星辰隕落象征叛亂的平息,寓意深刻。後文通過對相國東征的詳細描寫,展現了朝廷的威嚴和將士的決心,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安甯和英雄功業的贊美。整首詩氣勢磅礴,情感激昂,躰現了唐代邊塞詩的雄渾風格。

王建

王建

王建(生卒年不詳),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唐朝詩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從軍,約46歲始入仕,曾任昭應縣丞、太常寺丞等職。後出爲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約64歲爲光州刺史。與張籍友善,樂府與張齊名,世稱張王樂府。其詩題材廣泛,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善於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人、事和環境加以藝術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現實,揭露矛盾。多用比興、白描、對比等手法,常在結尾以重筆突出主題。體裁多爲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語言通俗凝練,富有民歌謠諺色彩。 ► 5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