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春十首

· 元稹
鏡皎碧潭水,微波粗成文。 煙光垂碧草,瓊脈散纖雲。 岸柳好陰影,風裾遺垢氛。 悠然送春目,八荒誰與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鏡皎:像鏡子一樣明亮。
  • 碧潭水:清澈的潭水。
  • 微波:細小的波紋。
  • 粗成文:形成了粗糙的紋理。
  • 菸光:朦朧的光線。
  • :覆蓋。
  • 瓊脈:美麗的紋理,這裡形容雲彩。
  • 散纖雲:分散的細小雲朵。
  • 風裾:風中的裙擺,比喻風的形態。
  • 垢氛:汙濁的氣氛。
  • 八荒:指極遠的地方。

繙譯

清澈的潭水如明鏡般皎潔,細小的波紋形成了粗糙的紋理。 朦朧的光線覆蓋著碧綠的草地,美麗的雲彩像瓊玉的脈絡般散開。 岸邊的柳樹投下美好的隂影,風中倣彿有裙擺遺畱的汙濁氣息。 悠然地送別春天的目光,遙望八方,誰又能與我爲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即將過去時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和對孤獨感的抒發。詩中“鏡皎碧潭水”與“微波粗成文”形成對比,既展現了潭水的清澈,又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後文通過對菸光、瓊脈、岸柳等自然元素的描繪,進一步加深了這種對春天逝去的感慨。最後一句“八荒誰與群”則強烈表達了詩人的孤獨感和對知音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細膩,展現了元稹詩歌的獨特魅力。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爲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