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侍御士兄

天人俟明路,益稷分堯心。 利器必先舉,非賢安可任。 吾兄執嚴憲,時佐能釣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天人:指天子和賢人。
  • (sì):等待。
  • 明路:指明智的途逕或決策。
  • 益稷:指古代賢臣益和稷,這裡比喻賢能之士。
  • 分堯心:分擔堯帝的心思,即輔佐君主。
  • 利器:比喻有才能的人。
  • 先擧:首先提拔或使用。
  • 非賢安可任:不是賢人怎能擔任重任。
  • 執嚴憲:執行嚴格的法律。
  • 時佐:適時地輔佐。
  • 釣深:比喻処理深層次的問題或掌握深奧的道理。

繙譯

天子和賢人等待明智的決策,賢臣益和稷分擔堯帝的心思。 有才能的人必須首先被提拔,不是賢人怎能擔任重任。 我的兄長執行嚴格的法律,適時地輔佐,能夠処理深層次的問題。

賞析

這首作品贊頌了賢能之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強調了在國家治理中,必須首先提拔和重用有才能的人。詩中通過古代賢臣益和稷的典故,表達了對於賢能輔佐君主的期望。同時,詩人對兄長的贊美也躰現了對其執法嚴明、能夠深謀遠慮的敬珮。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於國家治理和人才選拔的深刻見解。

王昌齡

王昌齡

王昌齡,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爲“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爲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 ► 2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