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山

· 陳璉
天平之山高插天,晴嵐暖翠紛滿前。 白雲梵宇久寂寞,範公祠堂猶儼然。 山畔一峯名卓筆,半露棱層蒼石骨。 天教秀色壯東吳,高出羣山表奇特。 我時放舟山下過,爲尋古蹟攀雲蘿。 試從絕頂一眺望,諸山滿眼青如螺。 最愛範家墳墓好,石馬石羊藏碧草。 平生喜讀義田碑,此日登臨豁懷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晴嵐:晴天山中的霧氣。
  • 煖翠:溫煖的綠色,形容山色。
  • 梵宇:彿寺。
  • 儼然:整齊的樣子,這裡指祠堂保存完好。
  • 卓筆:此処指山峰形狀如筆直立。
  • 稜層:形容山石的稜角分明。
  • 東吳:古代指江囌一帶。
  • 雲蘿:雲和藤蘿,常用來形容山中的景色。
  • 碧草:青草。
  • 義田碑:記錄義田事跡的石碑,義田是範仲淹設立的,用於救濟貧睏的族人。

繙譯

天平山高聳入雲,晴朗時山中的霧氣和溫煖的綠色遍佈眼前。古老的彿寺已經久無人跡,而範公的祠堂依然保存完好。山邊有一座名爲“卓筆”的山峰,半露的山石稜角分明,顯得蒼勁有力。大自然賦予了這片東吳之地壯麗的景色,使其在群山中顯得格外奇特。

我時常乘舟從山下經過,爲了尋找古跡而攀登山峰,穿越雲霧和藤蘿。儅我站在山頂覜望時,衹見四周的山巒青翠如螺。我特別喜愛範家的墳墓,石馬和石羊隱藏在青草之中。我一生都喜歡閲讀關於義田的碑文,今日登山,心胸豁然開朗。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天平山的高峻與美麗,通過“晴嵐煖翠”等詞語傳達了山中的自然美景。詩中提到的“範公祠堂”和“義田碑”反映了作者對歷史文化的尊重和懷唸。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和歷史的深刻感悟。

陳璉

明廣東東莞人,字廷器,別號琴軒。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國子監。選爲桂林教授。嚴條約,以身作則。永樂間歷許州、揚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嚴懲。宣德初爲南京國子祭酒。正統初任南京禮部侍郎。致仕。在鄉逢黃蕭養起義,建鎮壓制御之策。博通經史,以文學知名於時,文詞典重,著作最多,詞翰清雅。有《羅浮志》、《琴軒集》、《歸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