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雜詩十二首
蒼姬都豐鎬,國祚日隆昌。
所積本仁厚,豈惟恃富強。
自後繼者誰,劉漢暨李唐。
復能施德政,宜其胤祚長。
嬴政與楊隋,再傳即滅亡。
福善與禍淫,天理誠昭彰。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蒼姬:指周朝,因其始祖后稷被封於蒼梧之地,故稱。
- 豐鎬:周朝的都城,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
- 國祚:國家的命運或王朝的壽命。
- 隆昌:興盛、繁榮。
- 恃:依賴、依靠。
- 暨:及、與。
- 胤祚:子孫的福祉或王朝的延續。
- 嬴政:秦始皇,秦朝的開國皇帝。
- 楊隋:隋文帝楊堅,隋朝的開國皇帝。
- 再傳:指王朝傳承到第二代。
- 福善:行善積德帶來的福報。
- 禍淫:放縱淫亂導致的災禍。
- 昭彰:明顯、顯著。
翻譯
周朝定都於豐鎬,國家的命運日益興盛繁榮。這全靠深厚的仁德積累,而非僅僅依賴富強。後來的繼承者中,有漢朝和唐朝。他們也能施行德政,因此他們的王朝得以長久延續。秦始皇和隋文帝的王朝,傳承到第二代就滅亡了。行善積德帶來福報,放縱淫亂導致災禍,天理的賞罰是如此明顯。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周、漢、唐等朝代的興衰對比,強調了仁德對於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性。詩中,「蒼姬」、「豐鎬」等詞語勾勒出周朝的輝煌,而「嬴政」、「楊隋」則象徵着短命王朝的悲劇。通過這些歷史人物和事件,詩人傳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國家的興衰不僅取決於物質財富和軍事力量,更在於統治者的德行和政治的公正。這種對歷史的深刻反思,體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道德價值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