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蕩子:指遊蕩不歸的男子,這裡特指從軍在外的人。
- 無期:沒有確定的歸期。
- 涸(hé):乾涸,水枯竭。
- 沙邊:沙漠邊緣。
- 白馬馳:指戰馬奔馳,象征戰爭。
- 落榆:榆樹的葉子落下。
- 不著土:不落在地上,形容戰亂中景象淒涼。
- 新粟:新收獲的穀子。
- 況如絲:形容新粟細小如絲。
- 安危得:指時侷的安危。
- 千鍾:古代容量單位,這裡指大量的糧食。
- 傳致時:及時傳遞到。
繙譯
聽說從軍的人,就像遊蕩的男子,南北征戰,歸期無定。 天上的黃河似乎都乾涸了,沙漠邊緣戰馬奔馳。 榆樹的葉子飄落,卻不落在地上,新收獲的穀子細小如絲。 時侷的安危一日之間就能變化,大量的糧食需要及時傳遞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爭時期的淒涼景象和軍人的無奈。通過“天上黃河涸”和“沙邊白馬馳”等意象,生動地表現了戰爭的殘酷和環境的惡劣。詩中“落榆不著土,新粟況如絲”則進一步以自然景象的反常來象征戰亂帶來的破壞。最後兩句“一日安危得,千鍾傳致時”則反映了戰爭時期物資的緊缺和時侷的動蕩。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深刻反思和對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