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雪軒爲姑蘇吳廷瑞賦
修筠近前楹,勁節恆在目。
朝來積雪多,風落聲簌簌。
寒侵白鸞尾,凍折琅玕玉。
新音靜宜聽,清氣端可掬。
閒歌淇澳詩,緬想篔簹谷。
何以慰雅懷,陶然醉醽醁。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筠雪軒:軒,指有窗的長廊或小屋。筠雪,指的是竹子和雪。
- 修筠:修,長;筠,竹子的青皮,也指竹子。這裏指長竹。
- 前楹:楹,柱子。前楹,指前面的柱子。
- 勁節:指竹子堅韌的節操。
- 簌簌:形容風吹物體發出的聲音。
- 白鸞尾:比喻雪落在竹葉上,如同白鸞的尾羽。
- 琅玕玉:琅玕,指美玉,這裏比喻竹子。
- 淇澳詩:指《詩經·衛風·淇奧》,詩中讚美了淇水之濱的竹子。
- 篔簹谷:篔簹,一種大竹。谷,山谷。這裏指長滿篔簹的山谷。
- 醽醁:古代的一種美酒。
翻譯
長長的竹子靠近前面的柱子,那堅韌的竹節總是映入眼簾。清晨積雪很多,風吹過時發出沙沙的聲音。寒冷侵襲着雪落在竹葉上,如同白鸞的尾羽,凍得竹子像美玉一樣硬。這新的聲音靜謐宜人,清新的氣息簡直可以捧在手中。閒暇時吟唱《淇澳》詩,懷念那長滿大竹的山谷。如何能安慰這雅緻的情懷,陶醉在美酒之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冬日雪後竹林的靜謐景象,通過「修筠」、「勁節」、「簌簌」等詞語,生動地表現了竹子的堅韌和雪後的清新。詩中「白鸞尾」、「琅玕玉」等比喻形象生動,增強了詩歌的意象美。結尾處的「陶然醉醽醁」則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陶醉和對雅緻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雅緻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