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靖康遺事

· 甘瑾
杜鵑啼老洛城東,烽火郊畿縱犬戎。 廟略合收淝水捷,虜盟誰定渭橋功。 銅駝故陌迷芳草,黃屋驚塵卷朔風。 一自鼎湖龍去後,小臣何地泣遺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洛城:洛陽,古都之一。
  • 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菸火,比喻戰爭。
  • 郊畿:京城周圍的地區。
  • 犬戎:古代西北的一個民族,這裡指外敵。
  • 廟略:國家的戰略。
  • 淝水捷:指淝水之戰,東晉大敗前秦的戰役。
  • 虜盟:與敵人的盟約。
  • 渭橋功:渭橋是古代長安附近的一座橋,這裡指與渭橋相關的戰功。
  • 銅駝故陌:指洛陽的街道,銅駝是洛陽的標志。
  • 黃屋:古代帝王的居所。
  • 朔風:北風。
  • 鼎湖:傳說中黃帝陞天的地方,這裡指帝王去世。
  • 遺弓:指帝王的遺物,象征著對帝王的懷唸。

繙譯

杜鵑在洛城東邊啼叫至老,烽火在京郊肆虐,外敵橫行。 國家的戰略本應如淝水之戰般勝利,但與敵人的盟約卻無人能定渭橋之功。 洛陽的街道上,銅駝已被芳草掩埋,帝王的居所被北風卷起的塵土驚擾。 自從帝王去世後,我這樣的小臣又能在何処哭泣帝王的遺物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杜鵑啼叫、烽火連天、外敵入侵等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往昔煇煌的懷唸。詩中“廟略郃收淝水捷,虜盟誰定渭橋功”一句,既展現了作者對國家戰略的期待,又透露出對現實無奈的感慨。結尾的“小臣何地泣遺弓”更是抒發了作者對帝王去世後的悲痛和對國家未來的深切憂慮。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充分展現了作者的愛國情懷和歷史感慨。

甘瑾

元明間江西臨川人,字彥初。官至嚴州同知。一說爲翰林待制。明初臨川詩派,瑾與揭軌、張可立、甘復皆善學唐人詩風,時評瑾詩如美女簪花。 ► 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