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夜吟

清夜沉沉漏將換,東方月高銀河淡。 美人調箏促金雁,清歌一曲行雲斷。 四座賓客不肯散,時時顧影流清盼。 主人更催着舞衣,氍毹花亂銀燭輝。 腰支拂地鸞孤飛,鐘漏殘盡未忍歸。 問言乃知竇氏女,昔日掌中今是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沉沉:形容夜色深沉。
  • 漏將換:古代計時器漏壺即將更換,表示夜已深。
  • 金雁:指箏上的雁柱,用來調絃。
  • 行雲斷:形容歌聲悠揚,能使行雲停駐。
  • 顧影:回頭看自己的影子。
  • 流清盼:眼神中流露出清秀的目光。
  • 氍毹(qú yú):一種毛織的地毯。
  • 腰支:即腰肢,指舞者的腰部。
  • 拂地:輕輕觸地,形容舞姿輕盈。
  • 鸞孤飛:比喻舞者獨舞,如孤鸞飛翔。
  • 鐘漏殘盡:鐘聲和漏聲即將結束,表示夜已深。
  • 竇氏女:指漢代竇太后,傳說她年輕時舞姿優美,被漢武帝看中。
  • 掌中:指竇太后年輕時的舞姿,如同在掌中舞動。

翻譯

在深沉的清夜中,漏壺即將更換,東方的月亮高高掛起,銀河顯得淡薄。 美麗的女子在調試着箏弦,催促着金雁柱,她清亮的歌聲一曲唱罷,彷彿使行雲都爲之停駐。 四座的賓客不願散去,不時回頭看自己的影子,眼神中流露出清秀的目光。 主人催促着舞者穿上舞衣,地毯上花紋繁複,銀燭的光輝閃爍。 舞者的腰肢輕輕觸地,如同孤鸞飛翔,鐘聲和漏聲即將結束,但仍未忍心歸去。 問起她的身份,才知是竇氏之女,昔日那掌中舞動的優美舞姿,如今是否依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清夜中的宴會場景,通過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了美人的歌聲與舞姿,以及賓客們的留戀之情。詩中「行雲斷」一詞巧妙地形容了歌聲的悠揚,而「顧影流清盼」則生動地表現了賓客們對美人的傾慕。結尾的「竇氏女」一句,不僅增添了歷史的厚重感,也引發了對美人昔日風采的遐想。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左國璣

明河南開封人,字舜齊。能書,善詩賦,名動一時。而年近四十,始中舉。有《一元集》。 ► 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