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陵:今南京市,古時爲六朝都城。
- 即事:即興而作,指眼前的景物或事件。
- 六朝:指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均建都於金陵。
- 城闕:宮殿前的城樓。
- 蒿萊:雜草,比喻荒涼。
- 紫蓋黃旂:指帝王的車駕和旗幟,象徵皇權。
- 帝運:指國家的命運。
- 鳷鵲:傳說中的鳥名,此處指宮中的鳥。
- 漏:古代計時器。
- 雲外:比喻高遠的地方。
- 鳳凰簫:傳說中鳳凰的簫聲,比喻美妙的音樂。
- 月中臺:指月宮,比喻高遠或仙境。
- 吳:指江蘇一帶,古時爲吳國。
- 蜀:指四川一帶,古時爲蜀國。
- 子山:指宋代詞人辛棄疾,其字子山。
- 詞賦:指文學作品。
翻譯
六朝的都城早已荒涼,雜草叢生,但帝王的紫蓋黃旂再次展開,預示着新的國運開啓。宮中的鳷鵲在雲外的高樓上傳來漏聲,鳳凰的簫聲在月宮中奏響。千山連綿,山勢直通吳地,萬里長江從蜀地奔流而來。今日的金陵已非昔日可比,辛棄疾的詞賦也不必再感嘆興衰。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金陵的描繪,展現了歷史的變遷與時代的更迭。詩中「六朝城闕久蒿萊」一句,既表達了對往昔輝煌的懷念,也暗示了歷史的滄桑。後文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如「千山峯勢連吳遠,萬里江流自蜀來」,展現了金陵的地理位置和壯闊景象,同時也隱喻了國家的廣闊和歷史的深遠。結尾提到「子山詞賦莫興哀」,則是對辛棄疾詞賦中常有的哀愁情緒的一種勸慰,表達了詩人對新時代的樂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