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即事

· 丘浚
六朝城闕久蒿萊,紫蓋黃旂帝運開。 鳷鵲漏傳雲外觀,鳳凰簫奏月中臺。 千山峯勢連吳遠,萬里江流自蜀來。 此日金陵非昔比,子山詞賦莫興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陵:今南京市,古時爲六朝都城。
  • 即事:即興而作,指眼前的景物或事件。
  • 六朝:指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均建都於金陵。
  • 城闕:宮殿前的城樓。
  • 蒿萊:雜草,比喻荒涼。
  • 紫蓋黃旂:指帝王的車駕和旗幟,象徵皇權。
  • 帝運:指國家的命運。
  • 鳷鵲:傳說中的鳥名,此處指宮中的鳥。
  • :古代計時器。
  • 雲外:比喻高遠的地方。
  • 鳳凰簫:傳說中鳳凰的簫聲,比喻美妙的音樂。
  • 月中臺:指月宮,比喻高遠或仙境。
  • :指江蘇一帶,古時爲吳國。
  • :指四川一帶,古時爲蜀國。
  • 子山:指宋代詞人辛棄疾,其字子山。
  • 詞賦:指文學作品。

翻譯

六朝的都城早已荒涼,雜草叢生,但帝王的紫蓋黃旂再次展開,預示着新的國運開啓。宮中的鳷鵲在雲外的高樓上傳來漏聲,鳳凰的簫聲在月宮中奏響。千山連綿,山勢直通吳地,萬里長江從蜀地奔流而來。今日的金陵已非昔日可比,辛棄疾的詞賦也不必再感嘆興衰。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金陵的描繪,展現了歷史的變遷與時代的更迭。詩中「六朝城闕久蒿萊」一句,既表達了對往昔輝煌的懷念,也暗示了歷史的滄桑。後文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如「千山峯勢連吳遠,萬里江流自蜀來」,展現了金陵的地理位置和壯闊景象,同時也隱喻了國家的廣闊和歷史的深遠。結尾提到「子山詞賦莫興哀」,則是對辛棄疾詞賦中常有的哀愁情緒的一種勸慰,表達了詩人對新時代的樂觀態度。

丘浚

丘浚

又作邱浚。明瓊州瓊山人,字仲深,號瓊臺。景泰五年進士。幼孤,母李氏教之讀書。既長,博極羣書,尤熟於國家典故。自翰林院編修,進侍講,遷國子祭酒,累官至禮部尚書。弘治四年,兼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機務,爲尚書入內閣者之始。八年,卒於官。贈太傅,諡文莊。嘗採羣書補宋真德秀《大學衍義》爲《大學衍義補》,所載均可見之行事。與修《英宗實錄》,實書于謙之功。又作傳奇《五倫全備忠孝記》、《投筆記》、《舉鼎記》、《羅囊記》四種(《羅囊記》今佚)。亦工詩,有《瓊臺集》。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