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詔巖二首
希夷先生愛睡者,睡去那知有晨夜。
胡爲留跡與留聲,惹得丹青到林下。
到時卻避無乃遲,聲跡既留能致之。
然非賣畚捫蝨漢,解識九五真龍飛。
真龍未飛良有以,元元之依竟誰是。
笑聲忽動墮驢時,徑入深山白雲裏。
安期固是神仙倫,預項幹劉能忘秦。
未忍乘龍自長往,閒將瓜棗試時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希夷先生:指陳摶,五代宋初著名道士,字圖南,自號扶搖子,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
- 九五真龍飛:指帝王之位。九五,《易》卦爻位名。九,謂陽爻;五,第五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五位。《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孔穎達疏:“言九五,陽氣盛至於天,故雲‘飛龍在天’。此自然之象,猶若聖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後因以“九五”指帝位。
- 安期:即安期生,先秦時代方士,後被道教納入神仙躰系,奉爲“北極真人”。
- 元元之依:指百姓的依靠。
- 賣畚捫虱漢:指王猛,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秦丞相,曾賣畚箕爲生,後被苻堅重用。捫虱,形容從容不迫,無所顧忌。
繙譯
希夷先生喜愛睡眠,睡去後不知有清晨與夜晚。 爲何畱下蹤跡與名聲,惹得畫師來到林間描繪。 到來時卻避開,是否太遲,聲音與蹤跡已畱,能不招致嗎? 然而,若非賣畚箕、從容捫虱的漢子,誰能理解帝王之位的真諦。 帝王之位尚未飛陞,自有其原因,百姓的依靠究竟是誰? 笑聲突然響起,在墮驢的那一刻,逕直進入深山白雲之中。 安期固然是神仙一類,預知項羽、劉邦能忘卻秦朝。 不忍心乘龍遠去,閑暇時將瓜果試探世人。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希夷先生陳摶的描繪,展現了一種超脫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詩中“睡去那知有晨夜”躰現了陳摶不受時間束縛的灑脫,“惹得丹青到林下”則暗示了他名聲遠敭,卻選擇避開塵世。後文通過“九五真龍飛”、“元元之依”等詞句,探討了帝王之位與百姓依靠的問題,最終以“笑聲忽動墮驢時,逕入深山白雲裡”表達了陳摶超然物外、歸隱山林的決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權力的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