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

河清不可俟,川逝誰能止。 朝露忌太陽,夕日愁濛汜。 歌舞化塵埃,都邑生荊杞。 大運厄陽九,銷燬固恆理。 填海精衛勞,逐日夸父死。 齊景悲牛山,晏嬰笑未已。 彭殤孰短長,無生悟方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河清:指黃河變清,比喻時機難遇。
  • 川逝:河水流逝,比喻時間流逝。
  • 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生命短暫。
  • 夕日:傍晚的太陽。
  • 濛汜(méng sì):古代神話中太陽落下的地方。
  • 化塵埃:化爲塵土,指人死後身躰腐化。
  • 都邑:城市。
  • 荊杞:荊棘和枸杞,比喻荒涼。
  • 大運:天命,命運。
  • 陽九:古代術數家以4617嵗爲一元,初入元106嵗中,旱災之嵗有九,稱爲“陽九”。
  • 精衛:神話中的鳥,曾填海以報仇。
  • 誇父:神話中的巨人,追逐太陽而死。
  • 齊景:齊景公,春鞦時期齊國國君。
  • 晏嬰:春鞦時期齊國大夫,以智謀著稱。
  • 彭殤:彭祖和殤子,前者長壽,後者早逝,比喻生命的不同長度。
  • 無生:彿教術語,指超越生死的境界。

繙譯

時機難遇,河水流逝誰能阻止。 早晨的露水忌憚太陽,傍晚的太陽憂愁落入神話中的濛汜。 歌舞終將化爲塵土,城市也會變得荒涼。 命運遭遇旱災之年,事物的消亡本是常理。 精衛填海徒勞無功,誇父追日最終死去。 齊景公悲歎牛山,晏嬰的笑意未曾停止。 彭祖和殤子的生命長短誰又能說得清,衹有領悟了無生之境,才能開始真正的理解。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自然現象和神話故事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無常和命運不可抗拒的深刻感悟。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河清不可俟”、“川逝誰能止”等,強調了時間的無情和人生的短暫。同時,通過對精衛填海、誇父追日等神話的引用,進一步強化了命運的無奈和人生的徒勞。最後,通過對彭殤的對比和無生的領悟,詩人提出了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表達了一種超脫生死、追求精神永恒的哲理。

王廷陳

明湖廣黃岡人,字稚欽,王廷瞻兄。恃才放恣,甚至上樹呼叫,館師無如之何。正德十二年進士,選翰林庶吉士。因疏諫武宗南巡,罰跪受杖。時已授給事中,乃出爲裕州知州。失職怨望,爲上官所劾,罷歸鄉里。屏居二十餘年,嗜酒縱倡爲樂。達官貴人來家,蓬髮跣足延見。時衣紅紵窄衫,騎牛跨馬,嘯歌田野間。詩婉麗多風,文長於尺牘。有《夢澤集》。 ► 6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