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五首

忠信不獲顯,衆人害其上。世事風波紛盪漾,變化無方何可狀。 公旦金縢功罔刊,伏波銅柱師何壯。周王漢帝豈不明,讒言入耳心不諒。 骨肉天親尚有疑,他人豈得無遷放。生命飄蓬隨所向,繁華誰保不凋喪。 何爲坐嘆行復嗟,鬱陶終日憂譏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忠信:忠誠與誠信。
  • :顯達,得到應有的地位和尊重。
  • 衆人:指普通人,這裡可能指那些不理解或嫉妒的人。
  • :陷害,加害。
  • 風波:比喻世事的紛擾和動蕩。
  • 蕩漾:波動,不穩定。
  • 無方:無法預測,沒有固定的方曏。
  • 可狀:可以描述。
  • 公旦: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周朝的重要政治家。
  • 金縢:周公用來封存重要文件的金屬箱子,這裡指周公的功勣被封存,未被充分認可。
  • 功罔刊:功勣未被記載或認可。
  • 伏波:指東漢名將馬援,曾被封爲伏波將軍。
  • 銅柱:馬援在南征時立下的銅柱,象征其功勛。
  • 師何壯:軍隊多麽雄壯,這裡指馬援的軍事才能和成就。
  • 周王漢帝:分別指周朝的君王和漢朝的皇帝。
  • 讒言:誹謗的話,不實之言。
  • 入耳:聽到。
  • 心不諒:內心不相信,不理解。
  • 骨肉天親:指血緣關系非常近的親人。
  • 尚有疑:尚且有懷疑。
  • 遷放:流放,敺逐。
  • 飄蓬:比喻生活不穩定,像飄動的蓬草。
  • 隨所曏:隨著命運的安排。
  • 繁華:繁榮昌盛。
  • 凋喪:衰敗,失去。
  • 坐歎行複嗟:坐著歎息,走著又歎息,形容持續的憂愁。
  • 鬱陶:憂愁鬱悶。
  • 憂譏謗:擔心被譏笑和誹謗。

繙譯

忠誠與誠信未能得到應有的顯達,普通人卻加害於他們的上司。世間的事情像風波一樣紛擾動蕩,變化無常,無法預測和描述。周公旦的功勣被封存未被記載,伏波將軍馬援的銅柱象征著他的雄壯軍隊。周朝的君王和漢朝的皇帝難道不明智嗎?但他們聽到讒言後內心卻不相信。即使是血緣關系非常近的親人尚且有懷疑,其他人又怎能不被流放呢?生命像飄動的蓬草一樣隨命運安排,繁榮昌盛又怎能保証不衰敗呢?爲何要坐著歎息,走著又歎息,整日憂愁鬱悶,擔心被譏笑和誹謗呢?

賞析

這首詩深刻反映了作者對忠信之士在亂世中難以得到認可的無奈與悲哀,以及對世事無常、人心難測的深刻洞察。通過對比周公旦和伏波將軍的功勣與遭遇,詩人揭示了即使是歷史上的偉大人物也難以逃脫讒言和小人的陷害。詩中“生命飄蓬隨所曏,繁華誰保不凋喪”表達了對人生無常和世事變遷的感慨,而結尾的“坐歎行複嗟,鬱陶終日憂譏謗”則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和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時代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王廷陳

明湖廣黃岡人,字稚欽,王廷瞻兄。恃才放恣,甚至上樹呼叫,館師無如之何。正德十二年進士,選翰林庶吉士。因疏諫武宗南巡,罰跪受杖。時已授給事中,乃出爲裕州知州。失職怨望,爲上官所劾,罷歸鄉里。屏居二十餘年,嗜酒縱倡爲樂。達官貴人來家,蓬髮跣足延見。時衣紅紵窄衫,騎牛跨馬,嘯歌田野間。詩婉麗多風,文長於尺牘。有《夢澤集》。 ► 642篇诗文